吉尔吉斯斯坦高校中的汉语教学-凯发官网入口

||||
当前位置 >> 凯发官网入口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吉尔吉斯斯坦高校中的汉语教学
王亚娟,刘伟刚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3期 2009年10月13日

  在丝绸之路重要通道之一的吉尔吉斯斯坦,从 独立后的1991年起,汉语教学就已经开始了。高等 学校中的汉语教学由最初的1所学校(吉尔吉斯国 立大学)发展到目前已有了8所高校,开设了不同层 次的汉语教学课程。学生人数由最初的7人发展到 现在(1999年6月统计)在高校中学习汉语的人数已 超过200人。随着中吉两国的建交以及两国之间在 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与发展,吉尔吉斯 斯坦高校中的汉语教学正在蓬勃发展。

一 基本概况

  到1999年6月,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和 该国第二大城市奥什共有8所高校开设了汉语教学 课程。(一)比什凯克人文大学(1993年开始开设汉 语课程),东方学系,5个年级8个班,共有学生70 人。(二)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1991年开始),东 方学系,4个年级4个班,有学生24人;海关系,2 个年级2个班,有学生24人;国际关系系,1个年级 1个班,有学生10人。(三)吉尔吉斯师范大学(1998 年开始),经济管理和国际关系系,1个年级1个班, 有学生6人。(四)吉尔吉斯一美国联合大学(1998 年开始),经济管理和国际关系系,1个年级1个班, 有学生6人。(五)奥什技术大学(1997年开始),国 际关系系,2个年级2个班,有学生20人。(六)奥 什高等学院(1998年开始),东方学系,3个年级3个 班,有学生45人。(七)国际大学奥什分校(1996年 开始),国际法系,3个年级4个班,有学生22人。 (八)贾拉勒阿巴德大学(1996年开始),东方学系, 3个年级3个班,有学生25人。

  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学习汉语的 学生也是多民族的,除了吉尔吉斯族外,还有俄罗斯 族、朝鲜族、东干族、乌兹别克族、哈萨克族和维吾 尔族等,以及在吉国定居的华裔后代。不同民族的学 生相处融洽,取长补短,使汉语学习别有风味。 从1993年起,还有由中国政府提供奖学金的学 生,每年派往中国10人左右,到1999年6月累计派 往中国留学的人数已达80余人。经过考试取得资格 的人当然是兴高采烈,而尚未通过者表示要继续努 力,以待新的时机。

二 汉语教学特点

  各个高校由于专业区别,在汉语教学安排上也 各有千秋。

  (一)侧重点不同。在一些高校中,根据主要专 业特点,需要掌握该专业涉及的外国语言,即把汉语 作为第一外语来学。如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吉尔吉斯 师范大学等。而像吉尔吉斯一美国联合大学等高校 则把汉语作为第二外语。

  (二)教学时间安排不同。由于侧重点不同,在 教学时间安排上也有较大差异。作为第一外语的学 校,每周的汉语教学时间在10~12小时以上。这为 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课程时 间安排上的重视,自然使学生本身也颇为重视。据了 解,有的学生在课外或在家里自学的时间甚至大大 超过教学时间,而作为第二外语的学校,每周汉语教 学时间只有3小时。各校上课的时间有的在下午,有 的在上午。

  (三)对课业要求不同。以上两点必然导致对汉 语教学课业要求的不同。但多数高校沿袭传统的外 语教学法,把语法、翻译作为课业的主要内容。学生 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放在语法及翻译上,有时要将 课文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样,从另一方面,便减 弱了汉语口语和实际应用的技能的训练。这就不难 理解,为什么学生的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绝大多数 用俄语撰写,而能够用汉语写成的毕业论文则寥若 晨星。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各 高校还充分利用多种方法及辅助教学手段,增加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汉语的认知能力。比如; 1.听录音,看录像。有条件的高校(如比什凯 克人文大学等)经常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听 汉语录音和看汉语录像,这对学生增加对汉语的感 性认识、理解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兴趣极其有益。 2.请中国教师给学生讲口语课,以不同题目为 线索,将学生学过的知识比较系统地连贯起来,由浅 人深地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听说 能力。

  3.安排学生进行汉语实践。利用各种机会,安 排组织学生到吉中合资企业或公司实习,或者到其 他学校做见习汉语教师等。通过这样的实践使学生 从语言、情境以及人文风俗等各方面都有新的收获。

三 汉语教材

  目前,吉尔吉斯斯坦高校的汉语教学没有统一 的规划,也自然没有统一的教材。他们只根据学生的 不同专业特点和要求,各自选择教材,这方面可以称 作是“八仙过海”。

  笔者所见到的教材,多数是选用中国国内常用 的对外汉语教材,当然,其获得也通过不同渠道。有 的是从中国大使馆获得,有的是汉语教师从中国带 来,也有的是学生在中国留学学成后带回。个别学校 由于教材缺乏,只能在每堂课前由老师把讲课内容 复印之后发给学生。也有的学校在学生初学时选用 莫斯科大学(黄素音与扎杜英卡合编)的教材。

  教师在授课时,结合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选择 不同的课文或篇章。

  上述教材对吉国学生来说,可选择性强,但民族 性较弱。当然,有的教材是通过俄文来讲汉语,对学 生来说,尚比较容易理解。不过目前,还没有出现用 吉语编写的汉语教材。据了解,有的高校教师已经在 着手准备用吉语编写汉语教材,教材的民族化势在 必行。

四 教师状况

  目前,在吉国务高校从事汉语教学的本地教师 共有12人,其中有吉尔吉斯族、东干族、俄罗斯族、 乌兹别克族以及华裔教师。他们大部分人曾去中国 留学。其中许多人对汉语的基本知识掌握得不错,语 法概念清晰,教学方法多样,同时具有较高的翻译水 平。但本地教师由于受其母语影响较深,有的人对汉 语的发音尤其是4个声调掌握得不够纯正,即我们 所说的洋腔洋调。另外,由于对汉语的环境、历史等 缺乏深刻了解,有时对汉语中的成语、惯用语、熟语 等的掌握运用还不够理想。

  有的教师不仅在一所高校中任课,跨系跨校任 课的不少,一边在高校中任教一边在其他部门兼职 者也不少。

  除了本地教师之外,不少高校还聘用一些来自 中国的教师。这些中国教师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 具有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和富有经验的。而相 当一部分人则是从中国留学生中或者从公司的翻译 人员中聘请的。这些人往往翻译水平很好,但对于汉 语的发音、语法等专业知识缺乏基本训练,所以很难 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并且后者往往在时间上不 能保证,有时两、三个月就可能换人。这样,势必对 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有的高校已经注意到这种情况,他们希望能够 从中国聘请到具有专业水平和富有经验的教师,但 目前做到这一点还不太容易。据笔者观察,这一方面 取决于吉国教育部门对汉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另一 方面也受其经济条件的制约。因为在目前,国家还没 有关于如何保障教师生活待遇等的具体措施。因此, 这种愿望的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五 毕业生去向

  迄今为止,在吉国学习汉语的学生学成毕业的 已达70余人,其毕业去向较为乐观。由于中吉两国 的经贸、文化交流的发展和需要,绝大多数毕业生工 作去向与汉语有直接或间接联系。例如,有的留校或 受聘去其他学校担任高校汉语教师,也有的做兼职 汉语教师;有的被合资企业或经济开发区聘用当翻 译;有的在国家机关工作,如在外交部、市政府、民 航局、海关等;有的成了外交人员,在中国驻吉国使 馆工作或被派往吉国驻华使馆工作;也有的毕业生 考取了研究生或者到中国继续进修深造。他们风趣 地说,学习汉语的毕业生没有失业者,而且有的学生 尚未毕业,就已经一边学习,一边受聘开始工作了, 颇有供不应求之势。1999年6月份,比什凯克人文大 学的又一批学汉语的学生就要毕业了。笔者询问他 们毕业后的打算,他们个个都信心十足,对未来充满 希望。

  综上所述,汉语教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已在吉 尔吉斯斯坦的许多高校中被确立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着。各学校的汉语教学尽管有不平衡性,但毕竟有了 一个良好的开端。除前边提到的8个高校外,据可靠 消息说,吉尔吉斯斯拉夫大学也将开设汉语教学课 程。在少数学校,如师范大学,还设有为成人开办的 汉语短训班。

  (责任编辑 江智武)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