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黑河市与俄罗斯科技合作的自主创新能力-凯发官网入口

||||
当前位置 >> 凯发官网入口 >> 欧亚经济
提升黑河市与俄罗斯科技合作的自主创新能力
成 榕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第5期 2010年09月01日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形势下,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交流合作,已成为国家和地区间谋求一体化发展、实现互动双赢的重要举措。中俄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毗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已成为两国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推动合作战略升级、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黑河市作为沿边开放城市和对俄开放的前沿,如何加强与俄科技交流合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一直是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 俄科技水平的总体情况

  俄罗斯是原苏联的继承国,拥有原苏联60%~70%的科技实力,素有“科教兴国”和“专家治国”的历史传统。主要表现在:

  (一)科研总体实力居于世界前列。目前,全俄分布在科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高等院校科研院和工程院“四大系统”的科研机构组织达4089个,其中科研院所2603家,占63.6%;设计局360个,占8.8%;勘探设计研究院97个,占2.4%;试验工厂30家,占0.7%;高校387所,占9.5%;科研企业289家,占7.1%;其他科研机构323家,占7.9%。它们共有研究开发人员87.2万名。阿穆尔州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科研系统也相当发达。阿穆尔州 现有科研机构14家、远东军事学院1所、国立高等学院9所、非国立分院6所、中等专业教育学院23所,普通教育学校491所。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有全俄大豆研究所、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工艺设计研究所、全俄化学土壤改良工艺设计研究所、远东区域兽医研究所、呼吸生理病理研究所和国立阿穆尔大学、国立远东农业大学、国立医学院、国立师范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院所几十家,在俄国内外均享有声誉。

  (二)科研和国民素质当属上乘。俄罗斯是世界公认的科技大国,拥有众多的高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俄受过高等教育且从事研究开发 的科研人员达96万,其中自然科学研究人员42万,科研技术人员9.4万,分布在工程技术、医学科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研究领域。同时,俄罗斯也是一个高等教育较发达、科技实力较强的国家,高等教育普及率世界最高。目前,全俄有高等院校560所、分校110所,有教师14.5万多人,在校学生总数3 500万人左右,占人口总数的1/4,其中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50万余人。在城市就业人口中,每1 000人中有938人具有高等和中等文化水平。与黑河市隔江相对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是阿穆尔州的科学文化中心,市内有俄科学院 远东分院和农业大学、医学院与师范学院等6所高校(包括高级军校),还有23所中等专业学校,每5人中就有一名大学生,被誉为“远东大学城”,现有在校学生2.3万人。

  (三)科研项目储备位居先进行列。据俄科技评估资料,在当今世界102项尖端科学技术中,俄有52项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7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100项突破性技术中,俄有20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有25项接近世界水平;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50项重大技术中,俄有12—17项可以与西方国家一决雌雄。其中在农业方面有科研单位310家、高等院校64所、良种繁育中心63个、生物技术中心8个、试验和教学农场528个;储备优质农作物和畜禽良种3000余个,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物种质基因库,每年约有250—300个品种投入区域性试验;有抗逆性强、生长快、材质高的大果沙棘、花楸、榛子、白杨等经济林木和药用、观赏、水生等植物样本1.5万多种;有防治病虫害、草害等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50多种;同时,在农机研究、疾病防治等方面,俄罗斯也有一些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二 与俄科技合作交流现状

  中国与俄罗斯在科技合作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特别是俄罗斯拥有的一些科研成果,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极具应用价值,并且引进价格相对低廉,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和企业现状。据统计,中国每年从俄引进的技术成果达2000余项,交易额达几亿美元。黑龙江省作为国家对俄科技合作基地,在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大环境下,相继成立了中俄科技合作和产业化中心、农业科技合作中心、工业科技合作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在莫斯科动力学院辟建了中俄科技园,相继与俄开展高科技合作项目50余项,涵盖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等众多领域,部分高科技项目已应用到中国神舟系列航天计划之中。

  黑河市与俄罗斯,特别与阿穆尔州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间的科技交流合作作为中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恢复、规范、创新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为恢复调整阶段。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中俄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两国和两地间的科技合作关系也渐渐开始恢复,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科研单位之间开始进行科技交流合作。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转型规范阶段。按照两国签订的双边合作协议,结合重点项目和科技园区建设,各自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地区间、企业间交流科技项目,推广科技成果,提高合作层次。20世纪90年代后期迄今为技术创新阶段。随着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两国科技合作进入了技术创新的新阶段。科技合作地域由阿穆尔州及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逐步向俄腹地延伸,合作领域由原来单一的农业逐步向工业、社会事业等拓展,合作形式由简单的传统品种互换向实质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方向发展,合作规模由单项试验和小面积示范向大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推进。

  近年来,黑河市紧紧抓住国家和黑龙江省实施中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这一历史机遇,立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充分发挥区位和基础优势,加快推进对俄科技交流合作,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与俄科技合作交流日益密切。2001年,由黑河市科信局牵头,市直23个部门联合成立了黑河市与俄科技交流与合作推进组,制定了《黑河市与俄科技交流与合作实施方案》2003年与哈巴罗夫斯克科技局进行了项目对接、信息传输等业务接洽。2005年黑河市科信局与俄科学院远东分院阿穆尔州科学中心建立了凯发官网入口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共同成立“两岸科技合作委员会”的意向,为与俄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有关部门、科研机构、科技企业进行科技交流和项目合作搭建了平台。目前,黑河市黑河农科所、林科所、农机研究所及畜牧、水产、卫生、教育等部门与俄30余家科研单位及科研院所进行了业务对接,建立了联系。其中与全俄大豆研究所、俄罗斯国立远东农业大学、p可穆尔州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10余家科研单位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凯发官网入口的合作伙伴关系。

  从俄引进的特色品种推广成果显著。黑河市农科所相继引进俄优质大豆、大麦、玉米等农作物种源300余项。黑河市林科所引进的大果沙棘、欧洲花楸、腺叶稠李等适宜中国北方高纬度地区生长的绿化、观赏、经济树种50余个,其中大果沙棘栽植面积突破10万亩,结实面积5000亩,年采摘量达120吨,成为中国之最。目前,已开发沙棘油、沙棘黄酮等系列产品,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并研制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孙吴1号”优质沙棘新品种,成为孙吴县主导产业。林科所引进繁育花楸苗木400多万株,推广面积1.3万亩,并规划建设了面积达850亩的黑河林业中俄科技园区,年引进繁育苗木能力达1 600万株。黑河市中吕公司分别在五大连池、北京、保定、沈阳、威海、大连建立花楸繁育示范基地6个,自主繁育花楸苗木品种8个。黑河市农机研究所从俄引进豆、薯、麻、玉米等收割机械和生产技术10余项,向俄出口小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用机械4大类。畜牧部门与俄相关部门开展了俄优质种羊多胎繁育及畜禽疫病防治技术合作,定期邀请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及开设门诊。

  从俄引进的适用技术转化能力不断提高。按照引进技术、建设基地、深度开发、转化增值的合作理念,黑河市在城市绿化、环境保护、农机装备、资源勘探、防震减灾、作物良种资源引进等多个领域与俄开展合作项目70余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农科所通过引进、消化俄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化成果10余项,建立中俄农业高新技术综合示范基地3个,累计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5.1亿元人民币。新兴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全俄大豆研究所联合研发的生物表面活化剂技术推广应用2270万亩,实现产值3027万元人民币,并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农机研究所引进的俄罗斯联合整地机技术,由爱华农机研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出了两大系列7种机型,其中鹅掌式系列机型已获得国家专利,填补了行业空白。

  与俄社会公共事业合作交流不断深入。近年来,中俄在公共事业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型”、“院所合作型”和“企业主导型”等三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在促进双方科技合作和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黑龙江省地震局与阿穆尔州相关部门就利用空间系统进行地震预防进行了广泛交流,并签订了《中俄黑龙江地区地震监测与分析预报平台建设项目合作协议》。黑河市人事局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协调落实引智项目58项,聘请俄专家75人次,其中引进俄专家技术管理项目49项。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引进阿穆尔州州立医院的设备和人才,创立了俄眼科治疗中心,治愈患者4000多人。黑河学院与俄联合开展汉俄语言教学,聘请俄教师20余人,培养俄留学生80余人。同时,双方还在环境资源保护、矿产资源勘探、畜禽良种繁育、防震减灾、良种资源等多个领域开展交流合作。

三 与俄科技合作优势、制约因素与对策

  加强与俄科技交流合作,既有现实优势又有制约因素。

  (一)现实优势。(1)宏观环境优势。目前,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中国科研院所和企业与俄开展科技合作,并专门成立了总理专项基金。随着两国和两地政府间经常性磋商机制的建立,特别是两国“国家年”活动的开展,为两地进行科技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2)历史渊源优势。中俄两国山水相连,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频繁交往过程中,很多原苏联专家、学者曾在黑河工作、生活和居住过。特别是大黑河岛互贸区延伸到整个市区后,俄到黑河市休闲、旅游、观光、度假人员每日达3000人次左右,为两地加强科技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3)人才语言优势。随着巾俄两国经贸科技合作的不断深入,黑河市林科所、农科所、农机研究所、黑河学院等科研单位和院所与俄科研院所定期互派专家、学者开展交流和学术研讨。目前,俄在黑河学院的留学生和科研人员有所增加,这些既懂俄语、又懂技术的人员已成为两地开展科技合作的向导和联络员。(4)科研载体优势。近年来,黑河市相继规划建设了大黑河岛中俄农业生态 园、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孙吴大果沙棘基地、黑河特种苗木繁育基地和俄阿穆尔州外向型农业开发基地等一批示范、生产基地,不断加强两地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交流,为今后中俄科技交流合作创建了有效载体。(5)合作基础优势。黑河市和俄阿穆尔州建立了市州长定期会晤机制,及时研究两地经贸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两地政府和对应部门之间都建立了务实而具体的合作关系,为两地科技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制约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经贸关系和科技合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中俄两国的大国地位、不断提升的政治关系还很不相称。特别是黑河市与阿穆尔州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在科技合作上规模不大,效益不明显。其中既有思想观念因素,又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的因素。主要表现在:(1)在对外科技合作的国际格局中,俄罗斯把中国列为处于国际组织、其他独联体国家和工业发达国家之后的第四类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黑河市与俄科技合作水平的提高。(2)俄地方政府没有设立具有综合协调职能的科技部门,致使中俄科技交流合作缺乏正常的沟通、协调机制,科技项目难以有效地跨国、跨地区交流,影响了两地科技项目的交流与合作。(3)除军事制造业、航天卫星应用等高精尖科研技术项目外,俄科研机构研发的科技项目,特别是农业科研项目多处于基础研发阶段,转化水平较低,一些科研项目的推广应用水平还不如黑河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方与俄科技交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俄在化工、医药、机械、勘探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具有一些优势科技项目,但由于黑河市工业企业普遍经济实力不强、科技意识不强、吸纳和转化能力较弱,加上个别企业重实用、轻储备,致使对俄生产型科技项目的需求不够强烈。(5)受激励、扶持政策和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影响,加上合作平台不完善、信息交流不通畅,使与俄科技交流合作及科技项目的引进、研发与再创新缺乏必要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交流合作。

  (三)对策建议。首先明确交流合作重点。在农业方面,重点开展良种资源、生物农业、药用植物等引进,以及生产和管理等综合配套技术的输出。(1)依据自然条件,在早熟、高产、专用大豆品种上开展生态试验,引进俄良种资源。(2)加大对俄生物农药、生物调节、抗逆制剂等生物技术的引进力度,探索联建加工企业。(3)加大耐寒绿化、经济树种、特色苗木 的引进繁育力度,扩大沙棘油、沙棘黄酮等果实精深加工与开发规模。(4)加强技术输出,扩大开发规模,并联合开展农副产品加丁合作项目。在工业方面,针对黑河市大型项目建设和国内产业需求,面向俄高新技术与基础研究领域,重点开展矿产资源开发、金属冶炼、稀有物质提取等应用技术的交流合作。(1)结合矿产资源开发带建设,在矿产资源勘探、资源开采与加工等方面进行技术交流。(2)结合硅基材料基地建设,进一步引进俄多晶硅工艺技术和加强其产业化开发。(3)结合60万吨磷肥厂建没项目,在完成相关工艺技术引进的基础 上,全力推进项目实施。(4)以西南工业区、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为载体,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开展电子产品组装出口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等。在社会事业方面,针对黑河市教育、卫生、环保、防震减灾等社会发展领域的人才和技术需求,重点开展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和环境保护与防震减灾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1)由教育、人事部门牵头,根据科技合作需求,广‘泛开展人才引进与培训。(2)由卫生部门牵头,积极与俄方开展有关疾病控制、区域疫病防治与预警研究、传染病发病机理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提高黑河市整体医疗水平。(3)由环保部门牵头,积极与俄方开展有关环境监测、防污治污、界江生态保护等科技合作项目。(4)由地震局牵头,积极与俄方开展有关地震监测、数据交换和跨国地震台网建设等科技合作项目。

  其次完善交流合作平台。(1)建立组织平台。成立对俄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按行业、分领域设专人负责协调、组织、指导和推动国内对俄科技展览、技术交易、项目洽谈、学术交流、信息发布等合作事宜。同时,协调有关部门与俄对口部门工作,分别组建中俄科技合作委员会行业分委会,开展对俄科技合作研讨与交流,拓展合作领域,解决相关问题。(2)建立信息平台。按行业、分领域建立中俄科技成果库、中俄专家库、中俄科技资源信息库等专业数据库,及时准确地向国内传递中俄科技合作状况、科技政策、企业资讯等相关内容,促进两岸信息资源互通共享,为国内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打开一条电子通道,力争把黑河市建设成为对俄科技交流合作的基地。(3)建立服务平台。一方面,由高层次专家学者建立项目评估咨询服务中心,为与俄合作企业提供相关的项目筛选、论证、鉴定、市场分析预测等服务,保证与俄科技合作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建立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法律服务队伍,为中俄 科技合作过程中的相关事宜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避免或减少合作纠纷,保证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再次优化交流合作环境。(1)设立与俄科技交流合作专项基金。针对俄科技成果中没有经过试验或半成品较多,虽开发前景较好,但蕴涵风险较大的实际情况,一方面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对外科技合作资金,支持科技项目合作和产业化开发;另一方面,采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筹资的方式,设立合作风险基金,扶持或吸纳俄新技术和新项目,提高对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效率。(2)加大对“民间引进”的支持力度。“民间引进”具有 效率高、成本低、转化快、风险小等优势与特点,特别是俄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承担着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工作,也都拥有先进甚至尖端技术的发明权和专利权,可以通过“民间渠道”向外转让。因此,建议加大对“民间引进”的支持力度,并在计划立项、资金匹配、信息发布、可行性论证等方面给予相应待遇与政策。(3)培养高素质的与俄科技合作队伍。对俄科技合作,涉及科技管理、技术贸易、知识产权、法律、金融等诸多相关问题,没有高素质的队伍作支撑,难以取得合作成效。因此,有必要由教育、人事等部门牵头,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熟悉相关国际技术贸易规则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满足合作需要。(4)制定与俄科技合作的扶持政策。出台和发布引进俄科技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科研单位和科研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俄科技人才参与科技项目合作。结合黑河市大黑河岛中俄农业生态园区、对俄蔬菜出口基地、绿化种苗繁育基地等项目建设,支持鼓励引进俄科技项目或与俄相关部门进行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针对自俄引进的项目、技术、人才,制定或参照执行有关项目用地、企业落户、 财政税收;人员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责任编辑:农雪梅)《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第5期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