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从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作用显著加强。
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在总体上,美国一直维持领先地位,日本、西欧急起直追,而苏联虽在空间、军事技术方面拥有优势,但在以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却没有取得明显成效。
勃列日涅夫早在1966年便提出把科学变成直接生产力的问题,经过廿多年的努力,苏联已经形成较强的科技潜力。基础科学研究取得较明显的成绩。在数学、物理、量子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在空间技术、一些军事技术方面拥有优势。但是,民用技术落后,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在电子计算机技术方面,与美国、日本相比,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差距都很大。自七十年代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而且连续三个五年计划没有完成。苏联的人均国民收入还不到美国、日本、西德的一半。这一切说明,苏联在世界范围的新科技革命中落伍了。
据初步分析,其原因是:
1,在科技发展上过份重军轻民。苏联一向非常重视军事科学的发展。在人才、经费、设备方而,军事科研一贯受到优先照顾。在苏联的科技发展规划中,武器和太空计划始终居首位。与此相对照,工业部门的科研条件要差得多。
2、科学脱离生产。苏联科学脱离生产是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首先是科研人员脱离生产。在科研成果向生产转移的过程中,部门研究所和工厂科技部门是一支重要的力量。苏联的部门研究所有几百所、科研人员大约有70余万,力量不算小。可是,大多数部门科研所在组织上仍然是脱离生产的,科研人员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上面,没有深入生产。企业的科技工作者人数很少,大约只占全国科研人员总数的8%。其次是科研机构的试验基地不足,试制工作只能交生产企业去完成。可是企业的试制能力有限,多数企业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新产品的试制和生产,以致新技术的推广十分缓慢。
3、管理休制阻碍科技进步。在苏联,科学、技术和生产,一般是由不同的主管部门分管的。部门分割,协调困难已成为科技成果迅速物化的严重障碍。
苏联的经济体制没能促进科技进步,生产计划与科技进步计划互不联系,只要完成生产计划,对于工资基金、奖金和其他各种基金的获取都有利。而试制新产品占用劳动量大,盈利率低,能得到的一点经济刺激微不足道。这种不合理制度的后果是企业领导人只关心眼前的生产任务,而对开发新技术不热心。一些专门从事新产品试制的单位也受眼前利益的诱惑而不务正业,不搞试制,却用一多半的时间从事批量生产。
二、二十七大加速科技进步的对策
苏共中央在1985年的4月全会上提出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苏共二十七大对这一战略的内容、实质、实现的手段等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说明。并于1985年6月专门召开了讨论科技进步问题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新上台的戈尔巴乔夫说:“党认为加速科技进步是我国经济战略中的主要方向,是实现国民经济集约化和提高其效率的主要杠杆。”
苏共二十七大为加速科技进步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加建发展对科技进步起决定作用的部门,其中最重要的是机器制造业。因为机器制造业是使基本的科学技术思想物质化的部门。
为了加强领导,并成立了苏联部长会议机器制造局,负责研究解决发展机器制造业方而的战略性问题。
2、使科学接近生产,完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为了加速科技进步,推动科研同生产相结合,苏联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这类组织兼有科研组织、生产企业两种性质,一般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1985年12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成立跨部门的科学技术综合体的决议。决议规定,按科技进步的主要领域组建科学技术综合体。第一批已成立机器人、光学、激光工艺等十六个综合体。其目的是集中各部门的科技力量对重大科研项目组织攻关,使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这类综合体今后还将继续发展。
3、改革管理体制,加强经济体制对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苏联领导人看到,目前的管理休制“已经过时”,成为科技进步的障碍。戈尔巴乔失在二十七大的报告中说:“科学技术革命追切要求经常修改、更新既定的管理模式。”
人的因素是加速科技进步的关键。为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苏联已经着手改革科技人员的工资制度和健全考核制度。主要目的是消除科技人员 劳动报酬的不合理和平均主义,加强劳动报酬同劳动成果的联系。规定要把科研人员的工资划分为五个等级(原来只有两个等级),即:初级研究员、研究员、高级研究员、首席研究员、主任研究员。首席研究员只能由具有副博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担任,而主任研究员只能由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担任。对每种职务都没规定固定工资,而是规定了有较大差额的工资范围。这样,就可能区别对待担任同一职务的工作人员。
此外还规定了灵活性的附加工资办法。
为了使劳动报酬同劳动成果挂钩,必须公正地评价每个科研人员的贡献。通过了对科研人员的考 核条例,规定对科研领导干部和科研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每五年考核一次。
三、几点启示
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飞速发展,其速度之快,出乎人们的预料。在这种形势下,各个国家都在研究制定本国的科技发展战略。通过对苏联在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方面的初步探讨,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必须综合地对待科技进步问题。科技进步不仅涉及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而且与生产关系、经济怜理休制、经济机制以及教育制度等都有关系。
2、安排好科研休系的各个环节,为加速科技进步创造条件。苏联一贯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但 在技术应用这个环节土采取的措施不力。以研究经费为例,苏联研究经费的分配是基础研究15%,应用研究50%,新技术推广35%。美国在“研究—探讨—应用”三个阶段的投资比例大约是1:3:10。但是如果只重视应用研究,不注意基础研究,也会使科技进步缺乏“养料”。日本的尖端技术产品风靡世界,但它的技术多半取之于海外智囊,主要是美国。现在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某些尖端科技信息己限制日本检索,致使日本感到由于基础科学研究不够可能给自己造成后患。最近日本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的战略。由此可见,根据本国国情有计划、 有步骤、协调地安排科研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十分重要。
3、在科技进步中,人才是关键因素,培养人才重要,合理使用更加重要。苏联是世界上研究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可是,十余年来的生产停滞问题却得不到解决。原因很复杂,主要是管理体制、经济机制问题。一项发明几十年得不到推广应用,生产受损失,科学家本人的私极性也受挫折。
(本文作者:宋竹音中国社会科学院苏东所研究人员)
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