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家科技政策中的人才问题——普京总统2004年2月17日在俄罗斯联邦科学和高新技术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摘译)-凯发官网入口

||||
当前位置 >> 凯发官网入口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俄罗斯国家科技政策中的人才问题——普京总统2004年2月17日在俄罗斯联邦科学和高新技术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摘译)
高欣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4期 2010年12月23日

俄罗斯以英才辈出而闻名于世

  在我们国家,科技人员永远是受人尊重的。无论政治局势如何变化,对政权、对社会、对国家和全体民众来说,科学的威信与声望永远是无条件的。俄罗斯以富有才华之人、真正的天才而闻名于世。最好的证明就是20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再次授予杰出的俄罗斯物理学家,他就是维·拉·肯斯布尔克教授。借此机会,我再次为他获得此项殊荣表示祝贺。
  也许,正是因为拥有独一无二的人才潜力,我们才能在最困难的时候将许多东西保存下来。这些年从俄罗斯科学界来看,不能说没有一点损失。最近几年依靠稍有增长的经济实力,我们大大提高了对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国家投入。当然,你们也知道,国家投入的这些资金还远远不够。但我需要声明,从2000年起国家在科研方面的联邦预算开支增加1.5倍,在教育方面的联邦预算开支增加两倍。
  还有一个事实我们需要看到,1990~2002年,从事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的人员总数减少了一半。"人才崩溃"最严重的是1990~1994年。
  无论是新的国家建设,还是不断发展的国内生产,都对科技人才潜力有需求。然而,不少本应在科技领域发挥专长的人却成了政治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这些人如果不是环境所迫一定会留在科技界。
  现在,科技界面临没有接班人的现实危险,这也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年富力强的科学家和专业人员的人数在急剧下降。你们都清楚"科学老化"问题。目前,在俄罗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平均年龄为49岁,其中副博士平均年龄为53岁,博士为61岁。
  但从所有社会调查结果来看,俄罗斯年轻人对科学的兴趣没有减弱,上大学,考研究生的竞争依然很激烈。俄罗斯各大学每年为科技领域培养几万名年轻学者。年轻人有投身科学的愿望,但无法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曾多次谈到这个问题,也为此做了不少事情。但是,对科技领域的青年问题、人才问题的解决,从整体看仍然很片面,没有形成体系。我和你们都很清楚,无论什么人才,他首先是人,因此毫不奇怪,他总要去能给他提供可观的物质待遇和个人发展前景的单位。因此,尽管我们有无数人心甘情愿把自己奉献给科学,奉献给自己喜爱的事业,他们目前也仍在从事科学研究,但脱离国家科技体制来解决人才问题是不可能的。

俄罗斯需要现代科学经济

  首先我们要提醒大家特别注意,我们暂时还没有现代的、有效的科学经济模式。在俄罗斯科学院,学术组织和科技机关的法律条款中,关于人的智力能力、科学研究成果利用等问题,还存在一些不明确性。
  对生产和科学历来存在不同的测定指标,虽然某些地方有相通之处,但这个问题是存在的。我们在学习从自身的科学思想中获取利益方面步子走得还很慢,俄罗斯的科技创新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所占份额极少。
  我现在想强调一点,我们应该告别过去那种认为科学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脱离相关规律而发展,或者仅仅依靠预算资金才能发展的可怕幻想。
  评论一个科学家的价值不仅要看他的个人职称、学历和行政职务,而且还要看他对研究过程所作出的实际贡献,这种做法应当成为一种衡量体系。目前,科技工作者远不能完全看到,他们已获得的研究成果和给予他们的物质奖励与事业发展之间的直接联系。这里如果不清楚地理顺智力与能力之间的差异问题,就不可能摆正上述关系。除此之外,青年专家要想在科学领域独立占据一席之地,还需要走一段极其曲折的道路。这里许多东西不是取决于科研成果,而是在科学体制中的地位。应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值得科学界分析和公开谈论的话题。  


国际科学交流与合作

  目前,我们国家依然缺乏应有的国内、国际科技交流的机会。此外,现在世界上为了保存人才潜力,早就在成功利用新型研究网络,这就是国际间、大企业集团所属科技中心以及研究所际之间的合作。
  当然,我还想再谈一个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在社会上早已讨论过,而且引起各界足够的注意,这就是人才流失问题。我想说的是,移民国外的科研人才在总量上比重不是很大,仅为2%,但流失最严重的要么是那些精通专业技术的人员,要么是那些大有发展前途的年轻科技人员。
  我们明白,从原则上看科技人才的国际流动是自然的,合乎规律的过程,属于寻常之事。正如我不止一次地公开讲过,资本和智力资源集中在有条件将它们利用得最好的地方,我们应该好好考虑这个问题。我明白,也许不是所有的事都取决于今天在座各位,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俄罗斯成为开展科学研究最好的地方。
  我们知道,科学人才的国际流动,正像我前面所说,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自由的智能交换不仅只是给外国带去研究领域实质上的新水平,它也可以推动俄罗斯的研究水平。这种交流过程还将为俄罗斯打开新的国际市场。
  从我们这方面看,我们有义务尽力做到让我们自己科学家的知识、经验、学术关系继续为俄罗斯科学以及全俄罗斯服务。为此应当把国际科技合作至少变成"具有双向运动"的车道。我们知道,我们有些科学家已回国工作,还有许多人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我所说,需要为他们在这里,在自己的祖国有效地进行科研工作创造条件。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还要为那些已出走的科学家返回俄罗斯生活和工作创造条件,要更加积极地发展和俄罗?quot;科技侨民"的联系。

科技人才培养

  下一个重要话题是科学家的培养问题。这里关键是如何通过发展现代科研-教学和教育-科研综合体模式,实现科教一体化,还应对科学和生产人才需求进行准确而有效的预测。
  与此同时,国家应该保证每个公民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凡是俄罗斯公民,无论他的物质收入如何,无论他居住在什么地方,他都有机会学习、发现和实现自己的才能。需要更加有效的体制来寻找有才华的青年人,吸收他们来学习和从事科技工作。
  我知道科学界、教育界对教育部新近出台新政策的态度,听到不少有关这个话题的批评性意见。我个人认为,有些意见是中肯的。因此,我希望,我们在这方面应进行有利的、有建设性的协调工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谁对谁错"这样无谓的争吵上。我们一起想办法,如何给那些住在边远地区又没钱买车票的人提供机会,让他们能接近国内最主要的、最有权威的科技教育中心,使他们和别人一样有均等的机会参加考试,并进入这些中心学习。当然,最好是建立这样一个机制,即一些名牌学校,声誉好的学校教师能够亲自挑选优秀人才。各用人单位和科学、教育界要建立稳定的、长期的伙伴关系。现在,对俄罗斯来说,有一个较新颖的现象,如建立科技集团,为鼓励有才华的青年学者设立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和课题基金,这些都是最好的事例。
  最后,我要强调,对科研的投入已经开始以其明显具有竞争力的财富优势返还于国家。因此,重要的是建立法律、组织等方面的投资条件,以便更好地促进这一进程。这将是推动整个科学,以及人才潜力发展的重要杠杆。
  现在,我来回答与会者提出的几个问题。首先是关于科学院改革问题。这个问题对所有参会者来说都不是空洞的问题,也许还是关键问题。的确,这种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关于科学院改革问题已经在不同的权力机构讨论过,我刚才还就这个问题和科学院院长尤里·谢尔盖维奇·奥西波夫交换了意见。的确,某些曾经仔细讨论过的改组科学院计划是相当危险的,真可能就此毁掉科学院。我向你们保证,这些计划不会实施。当然,我们会与科学院的领导一起来想办法,如何将这个机制搞得更加有效。我知道,科学院本身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建议,它们是会得以实现的。总之,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什么撤销科学院,国家不再支持科学院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关于拉近教育和科学距离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如同你们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同行所建议的那样,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行政手段。我知道,莫斯科有必要从行政方面考虑如何使相关的大学、研究所以及整个科学院更加紧密地相互合作。我个人不反对,相反,我准备授权给政府去办。我相信,政府会支持这个方案的。重要的是制定一个标准的、可接受和行之有效的互助模式。
  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涉及人才以及为在俄罗斯工作的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中包括提高军事科学领域、国防科技等领域的财政支持。在此我们不得不同意刚才说过的话。当然,除了有马克西姆·尼古拉耶维奇·切尔诺杜伯提到的爱国主义情感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促进因素。我也认为,2000卢布的课题经费是太少了,简直是开玩笑。
  我们国家的权力部门应该首先注意那些如果得不到政府支持就无法工作的领域。它们当中,如科学院副院长所说,最主要的就是和国防有关的科技研究领域。这是国家首先应该扶持的部门。因此,我想告诉你们,在近期我将起草一份关于提高在这一领域工作的科学家的课题补助,每个月2万~3万卢布。对于那些在艺术领域曾起过或起重要作用的人,我们也将这样做。我们为音乐家、优秀运动员也设立奖励基金。对于科学家,特别是那些工作在国防领域的科学家来说,2万~3万卢布不算很少。政府将和相关部门一道确定这项工作的程序和组织工作。
  
                     (高欣摘译自〔俄〕《高等教育》2004年第3期)
                                (责任编辑  向祖文)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