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菲洛夫称这部作品是记载着俄罗斯历史文化意识的艺术文献片。影片以沙皇一家为中心:革命前的家庭,被布尔什维克处决前的家庭,被枪决在伊帕季耶夫房间圣像下的家庭……导演指出,该片所描述的罗曼诺夫家族生活,强调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感情。通过对皇族家庭主要成员之间的详尽描述,配合富丽堂皇的背景与服饰,观众能强烈感受到,处于具体历史背景和真实物质环境下的真挚情感,从而激活俄罗斯民族意识中固有的人性、宗教性和爱国心。
1917年3月,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彼得格勒苏维埃当即逮捕罗曼诺夫家族所有成员,连夜押往皇村。在皇村,尼古拉二世一家受到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的特别优待。影片描述的沙皇家庭是帝俄时期典型的多子女贵族家族,有着许多普通家庭都会有的特点:尼古拉二世的郁闷、皇后费多洛夫娜既暴躁又懦弱的乖戾性格、孩子间的打打闹闹、父母为四女一子的种种担心……他们笃信东正教,有着很高的精神追求。片中出现许多他们彼此关爱、相互尊重、善待下人等镜头。画外音评述:这个家庭向周围世界发散出慈爱的关怀和倾心的呵护。仆人们称:沙皇是父亲,皇后就是母亲。导演试图证明皇室成员在精神道德、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成熟,即使身处囹圉都能作出如此优秀的表现。克伦斯基想把沙皇一家送到英国或丹麦去避难,遭到尼古拉拒绝。
片中皇室家庭的精神形象,不仅仅只表现在沙皇和皇后身上,还反映在在皇室成员与亲近人群中,反映在他们的孩子的行为中。皇太子请求日利亚尔老师别再称他为殿下,因为其父已不是帝王,而老师不肯答应:“您的血脉、教养决定了您是王储,不管处于怎样的地位,您永远是殿下”照料皇储生活的博特金医生同样表现出诚恳、谦虚和友善。
1917年8月,尼古拉一家永远告别了皇村,乘坐标有“红十字”印记的列车,朝托博尔斯克古城驶去。在偏远的西伯利亚,最后跟随沙皇的只有两个侍从,一个侍女和家庭教师。所住官邸布置得很好,屋内没有看守,屋外有栅栏包围,他们失去了自由。尼古拉坚持每天锯木头、写日记;皇后给孩子们读书、朗诵;公主们忙着做针线活儿,皇族家庭体现了俄罗斯东正教家庭的典型特点:光明、纯正。.与皇族家庭相对照,时而会出现主宰当时皇村命运的反面人物尤罗夫斯基,矛头直指彼得格勒苏维埃。片中还闪现了列宁、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等人的身影。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沙皇一家处境日渐恶化。保皇党企图将沙皇营救到德国,被尼古拉夫妇当场拒绝。他们把德国一向视为敌人,并表示:宁愿死在俄国,也不愿受惠于德国。沙皇一家在斯维尔德洛夫的命令下从托博尔斯克押往叶卡捷林堡。他们乘坐简陋的四轮马车,在10余名骑兵押送下,行进在乡间泥泞的道路上……谁曾料到这是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站。7月的一天凌晨,尤罗夫斯基带领赤卫队队员把尼古拉一家从睡梦中唤醒,谎称市内发生骚乱,需要立刻转移。末代沙皇一家从这个房间走向地下室,他们以为要被拍照,谁知是走向死亡。在执行开枪的关键时刻,突然跳出一位举止粗鲁的警卫员,拒绝参与这次谋杀。他一边鄙视地嘲讽尤洛夫斯基是摄影师,一边大声宣布,自己宁可遭逮捕,也不滥杀无辜。枪声响了,射击持续了很久,除沙皇一家7口倒下外,还有医生、厨师和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