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中国同中亚五国分别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其中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均为上海合作组织创始国。中国同中亚五国在双边和多边层面打造了全方位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巩固政治合作与政治互信的基础,践行构建中国—中亚共同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同中亚五国进一步提升政治合作的水平,将政治互信提高到战略新高度,开启了构建中国 中亚五国合作机制的进程。
原文链接:http://euroasia.cssn.cn/kycg/qt/202305/t20230517_5638578.shtml
我国同中亚国家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打造合作平台、丰富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逐渐形成了“高层引领—政府推动—民间参与”的互动模式,并不断取得丰硕的合作成果,惠及地区各国人民。2023年5月,中国将同中亚五国举行元首峰会,这标志着中国同中亚的合作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是顺应时代和人民要求的必然产物,并且是能够为改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作出卓越贡献的重要力量。
原文链接:http://euroasia.cssn.cn/kycg/qt/202305/t20230517_5638576.shtml
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30多年来,相继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深化政治互信、互利合作,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新路,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增长上百倍,共建“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开花结果。一批大项目成功落地,助力中亚各国产业升级、互联互通和民生改善,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国家间友好合作的典范。
原文链接:http://euroasia.cssn.cn/kycg/qt/202305/t20230517_5638573.shtml
构建中国—中亚人文共同体要做好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人文交流。与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不同,人文交流是文化与思想的交融,是以“民心相通”为宗旨,以增进国家及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前提,以相互性、平等性、包容性为原则,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为目标,具有基础性、广泛性、社会性和持久性等特点,通过各国人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理性认知,实现彼此间文化认同。加强人文交流不仅可以为国家间发展各领域关系奠定民意基础,而且可以起到关系稳定器、务实合作推进器和人民友谊催化剂的作用。
原文链接:http://euroasia.cssn.cn/kycg/qt/202305/t20230517_5638571.shtml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惠容理念和正确义利观,积极开展与中亚国家在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对增强国家间互信,夯实民意基础,增进民心相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中央政策支持,注重发挥地缘、人文等优势,密切与中亚国家在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助力民心相通工作全面铺开,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夯实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民意基础,拓展了合作空间,巩固了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位,助力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的构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动能。
原文链接:http://euroasia.cssn.cn/kycg/qt/202305/t20230517_5638569.shtml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间交往往往先于国家间正式外交出现,是国与国关系的社会根基,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中国与中亚国家已率先实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全覆盖,双方的民间交往发挥出巨大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人民友好的深厚力量功不可没。
原文链接:http://euroasia.cssn.cn/kycg/qt/202305/t20230517_5638567.shtml
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思想交流与互学互鉴,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需要智库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推动政、智互动交流,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提高智库为国家外交战略全局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更加积极地促进智库成果广泛传播,构建高效便捷的传播体系,推动形成学术共识,加强社会民众认知,促进相关政策完善。智库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交流和对话,增进国际社会的认识和了解,扩大世界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在中国与中亚国家交流合作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智库在国际沟通中的桥梁作用,通过中国与中亚国家知名智库间的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互通互访,构建和完善对外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政治、经济、人文、教育方面的有效合作。
原文链接:http://euroasia.cssn.cn/kycg/qt/202305/t20230517_56385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