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第三届欧亚论坛“形成中的中亚权力均衡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009 年 9 月 28 日-29 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六个方面的深入讨论与交流,使学界对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及在中亚各方面的影响有较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中亚;权力均衡;上海合作组织;研讨会
中图分类号:k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20(2010)04-0096-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与中亚国家地方政府合作机制问题研究——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为例”(08xgj004)。
作者简介:雷琳(1964-),女,四川荣昌人,新疆师范大学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中心教授,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与《俄罗斯研究》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欧亚论坛“形成中的中亚权力均衡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009年 9 月 28 日至 29 日在上海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新疆社会科学院等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还有来自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欧洲改革中心、俄罗斯科学院、伦敦战略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外国学者以及欧盟中亚事务代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驻上海总领馆的官员共四十余人。与会代表在听取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努尔加利耶夫先生所做的《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与发展》主旨发言的基础上,围绕中亚地区的大国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对于目前世界各大国在中亚所呈现的竞争态势及其影响,学者们从不同视角、不同向度、不同层面进行了解读,形成了此次研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
一、大国关系重组与形成中的中亚权力均衡
英国欧洲改革中心的俄罗斯与中国项目主任波波罗在“趋同抑或竞争-俄罗斯、中国与中亚的势力均衡”的发言中指出:中亚的地缘政治变得更为复杂,中、俄、美三国都对中亚发挥着各自的影响。俄罗斯谋求在中亚恢复其以前的领导地位,中国在中亚安全、能源、经济方面有着广泛的利益,中俄两国在中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两国关系在战略层面上强化了安全合作,在能源和经济领域竞争激烈。同时,中俄在中亚还共同面临西方国家的竞争,而在这方面俄罗斯面临的压力大于中国。目前上海合 作组织在中亚虽发挥了一定的影响,但其发展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波波罗认为,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完成和转型,其必将取代俄罗斯成为在中亚的主要大国,俄罗斯不会被动的接受这一战略退缩。因此,中亚在未来有可能出现三种情景:协作发展的地区;竞争加剧的地区;可控程度下的竞争。而最有可能出现的是第三种情况。
俄罗斯对外经济关系研究国家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彼得·莫济阿斯研究员认为,中俄两国在中亚的关系极为复杂,合作与竞争并存。对此,俄罗斯应 考虑中国在中亚的利益问题,中国也应认识到中亚有着大量的说俄语的人群及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本地人在心理上也更接近俄罗斯。在经济领域,由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传统的分工关系还存在,尽管在石油开采中,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总体而言,俄罗斯对中亚来说是一个凯发官网入口的合作伙伴而非竞争者。而中国更多的将中亚作为原料、能源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俄两国目前在中亚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许多领域两国也存在合作的空间。在两国利益必然存在竞争的情况下,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的机制来协调彼此的关系就显得的极为重要。尽管目前许多人并不看好上海合作组织,但考虑到欧盟是经历了几十年才发展到今天的程度,因此,人们应该对上合组织的发展保持耐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提出, 当前中亚地区的外交中存在着多重“三边外交”。首先是以俄罗斯、中亚各国和中国所构成的中亚地区核心三边关系,这是中亚地区国际格局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而这一三边关系成功发展的重要体现就是上海合作组织。其次是以中亚为基轴的欧亚区域三边关系。这一组三边关系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俄罗斯、欧盟和中亚的关系,欧盟对中亚和俄罗斯巨大的能源需求是这一组三边关系的前提之一;其二是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关系,自 1997 年普里马科夫提出中印俄三边合作的概念以来,尽管发展较慢,但金砖四国的背景下这一三边关系得到了强化。最后是聚焦中亚的全球性三边关系。这种三边关系其一表现为中亚、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虽然 9·11 后三边合作的局面很快由于美国伊拉克战争和“颜色革命”而消失,但随着奥巴马总统的上台,这一三边关系的发展值得关注;其二表现为俄罗斯、欧洲和美国的关系。2008 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提出俄-美-欧构成的三角能够改变整个世界地缘政治战略形势,且这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其三表现为中美俄的关系,这个三边关系由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最大的转型国家俄罗斯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组成,其发展还有待观察。当前的这多重三边关系既有学术价值,也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而在三边关系中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的下限,是不能损害凯发官网入口的合作伙伴和对象国的核心利益。
二、上海合作组织与全球背景下的中亚安全
复旦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主任赵华胜教授认为:中亚处于急剧社会转型和体制变迁时期,上海合作组织的协调和合作为当地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和谐的外部环境,以确保内部的顺利转型和实现共同利益与目标的一个重要平台。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安全合作方面应形成机制化,在处理中亚的安全、能源、经济等各类事务中,中亚各国应该也必须成为处理问题的当事方,而不仅仅只是对象国。围绕着阿富汗问题的国际合作,很可能引发欧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又一次重大的调整。阿富汗作为北连中亚、南通南亚的重要枢纽国家,当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阿富汗作为其欧亚大陆战略的一个重点时,对于中亚地区的安全环境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上海合作组织在与阿富汗形势有关的安全问题上应投入更多精力,进一步推动多边合作。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所长潘志平研究员在介绍、分析新疆乌鲁木齐 7·5 事件基础上,提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国际安全合作需进一步加强。1998 年签订的“阿拉木图协议”,提出打击“三股势力”,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高举反恐旗帜的世界组织,对地区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上合组织成员国对“三股势力”的打击局限于反恐军演,还没有延伸到政治合作,建议上合组织各国加强反恐合作;对已存在的恐怖组织列出黑名单,明确相互的引渡条件;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掌握地区话 语权。
英国伦敦战略研究所的潘睿凡研究员对于阿富汗问题,提出了欧洲人的观点:阿富汗局势正在进一步恶化,美国很有可能陷入另一场越南战争;而随着 6 位意大利人在阿富汗的死亡,欧洲也越来越担心自己会更深的陷入阿富汗而难以自拔;目前对阿富汗经济、军事等投入的不断加大,使欧洲各国政府面临更大的国内压力。面对现在两难的局面,欧洲国家希望中国能在阿富汗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中亚的资源管理与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庞昌伟教授、张萌研究生指出,由于中亚地区丰富的能源使其成为各大国共同关注的区域。俄罗斯在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建立能源俱乐部,意图在于通过上合组织的框架逐渐整合欧亚共同体和伊朗的能源政策,从而实现最终建立天然气欧佩克,并扩大其对上合组织的经济主导权。近年来美欧也更深入的介入中亚和外高加索以维护其南部能源走廊的安全。与此同时,中俄在中亚天然气的进口计划方面缺乏协调,比如,两国相继与土库曼斯坦签订天然气购买合同,土对中俄出口天然气的数量已超过其生产能力,合同能否得以实现令人怀疑。2008 年俄罗斯提高了从土库曼斯坦进口天然气的价格,并协商提高天然气 过境税。这清楚的表明,中俄没有在上合能源俱乐部内进行有效协调,俄罗斯对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油气活动采取了遏制的态势。庞昌伟教授认为,中俄对于能源价格偏好的背离造成两国能源领域内的种种不和谐,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并不能最优化的解决中俄之间的矛盾。只有先建立上合框架内能源定价机制,再将其向外扩展,成立区域性的价格机制,才能使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以及在中亚-里海地区展开更为广泛和有效合作。建立一种区域性(国际性)能源定价机制,将平稳促进中俄、中国-中亚能源合作取得历史性的进展。同时,庞昌 伟教授清醒的告诫与会者,仅成立上合框架内的能源机制不能有效缓解中俄之间对中亚油气资源的竞争,要解决这一问题,可考虑这样一种合作:俄罗斯支持中国在上合组织内建立一种能源定价机制,进而中国支持俄罗斯成立类似于天然气欧佩克的全球能源定价机制,以使两国均达到最优战略选择。
北京创新先锋高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尤里·列别捷夫教授在其“作为中亚智力和资源潜力有效管理新模式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战略创新合作”的发言中提出,俄罗斯近年来已努力强化高新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当前经济发展中俄罗斯已初步降低了过于依赖能源和资源的情况,从长远来 看,高新技术在俄罗斯经济增长中作用必然会大幅提高。
四、中亚的一体化与区域化与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邢广程研究员回顾了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区域合作中的特殊作用,指出中亚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缺乏内在动力,以俄罗斯为主导的中亚一体化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中亚国家去俄罗斯化比一体化进程显示出更强的势头;由于中亚国家利益趋向的多变性,上海合作组织整合中亚国家利益较难,也没有这样的职能。相较而言,中亚国家借助上海合作组织不断提升其影响力,谋取利益最大化;中国与俄罗斯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中两个大国,理应在中亚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作用,然而俄罗斯和中国作为能源供应国和需求国始终未能达成良好的合作机制,这样既不利于双边关系的发展,也不利于中亚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如何使上海合作组织更呈现其亚太性质需多方努力。
俄罗斯科学院经济所的利布曼教授根据中亚经济一体化模式:提出实现中亚市场一体化对中亚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着克服国家间诸多障碍,尤其是在促进中亚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两大困惑:国家内部中央集权的成功与国际间合作的不成功、企业非官方合作 的顺利开展与政府间协议实施的困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壮志研究员分析了近年来中亚的区域合作出现的一些新趋势、新特点:独联体的地缘政治形式进一步复杂化,竞争由过去以经济领域为主转向军事政治领域,独联体地区内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更加突出,亲俄的政治力量和反俄的政治力量更加分明,加速了独联体的分化;能源开发具有了更多的地缘政治意义;地区合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协调与合作更加困难。尽管在中亚不会出现大国间的新“冷战”,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依 旧是竞争与合作并存,但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更加困难。上合组织已经具有了较好的合作基础,成员国之间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项目合作取得很大发展,安全领域的机制建设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孙壮志研究员指出,上合组织也面临着成员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目标差异日益明显;区域合作的资金更加难以落实,建立上合组织基金乃至发展银行的目标更难实现;西方加大在中亚和阿富汗的影响等诸多困难。这就需要上合组织在机制建设方面有新突破,推动符合各方利益的多边项目,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协调与合作,保持上合组织内部的 团结。
新疆师范大学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雷琳教授、王维然讲师对当前中亚区域合作也给予了关注,认为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区安全与稳定、区域一体化、利益协调等方面任重道远。主张在深刻认识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和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努力探寻中亚一体化进程中,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中亚诸国政府管理行为在地缘政治关系中发挥作用的形式、机理与一般规律,研究政府管理行为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从“自我控制型”转向“多边调整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增强上合组织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影响力与主导性。在中亚一体化的进程中,中亚国家都面临着贸易政策、关税、交通等一系列贸易壁垒措施而使得各国难以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中亚国家之间或和其他国家签署了大量的双边、多边协议,但由于协议过多而形成“spaghett:bowl”(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乌兹别克斯坦退出欧亚经济共同体就是一个例证。形成这种现象无疑与中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原因。近年来,随着欧盟等一体化组织的成功和多哈回合的久拖不决,地区经济一体化呈现出更强的发展势头。但中亚各国不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各国难以开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共享的产业、贸易和分工,而产业间的分工更多呈现“我得即你失”的零和效应。如果不能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分工体系和利益共享机制,那么中亚一体化无疑更像是在沙滩上建立一座宏伟的大厦。
五、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对上合组织发展的影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刘军梅副教授、张衡硕士通过梳理 cis 转型国家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1995—2007)数据分析与国际比较中指出,尽管 cis 各国的银行业改革同时起步,但在发展水平上却呈现明显的差异;相较国际水平,cis 国家银行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很低,cis 国家银行体系呈现“高度依赖国外融资”的共同弱点,近年来部分国家银行已被外资掌控;cis 各国银行体系寡头垄断态势日趋明显。cis 国家经济结构未能多元化是导致其银行体系业务集中的原因之一,因此 cis 各国还必须进一步深化银行业的改革。
世桥基金会执行会长广树诚教授基于多年在世界银行工作的经验,提出鉴于中亚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促进中亚的发展,应努力构建一个中亚的航空网络。通过便利高效的航空运输系统,极大的促进中亚的物流、人流的发展,并带动资金流动,从而促进中亚的快速发展。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 任李新教授在总结中国积极融入东亚经济一体化经验时明确提出,建立上合组织自由贸易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降低成员国交易成本和流通费用,促进地区投资,形成合理分工,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上合组织许多成员国地理相连,构成了欧亚大市场,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上合组织各国经济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对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应加快上合组织内货币互换,促进各国间的经济合作,这也有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同时构建上合组织内贸易结算支付体系、 支持本币跨境贸易结算和加强组织内其他方面的金融合作,以此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合作发展,为建立自由贸易区奠定基础。
六、上合地区、全球角色以及欧亚的未来
欧盟中亚事务代表政治顾问托马斯·伦克认为,欧盟通过中亚战略的实施,形成了欧盟与中亚关系的新发展。在确定欧盟中亚战略的 2007 年之前,欧盟对中亚的政策是模糊的,2007 年 6 月欧盟确定了中亚战略的主要目标:实现稳定、安全和繁荣;平等对话、透明性度;考虑共同的利益及个别国家的特殊利益。为此,欧盟制定了 2007—2013 年7.5 亿欧元的预算用于中亚战略项目,其中 70%用于双边项目,30%用于地区项目。欧盟认为,上合组织在中亚发挥了促进互信的作用,欧盟需要与上合组织开展合作。但欧盟对上合组织也存在疑问:上合组织是否还有进一步合作的潜力?上合组织如何处理与其他地区组织的关系,如欧洲经济共同体?上合组织是否还会进一步扩大成员?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副教授在厘清“次地区秩序”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形成中的中亚次区域国际秩序,尚存单极痕迹、不稳定的多极和其他替代选择。从苏联解体至 1998 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前,中亚的地缘政治身份作为“后苏联空间”的一部分,俄罗斯始终发挥着主导性作用;1998 年的金融风暴使统一的“后苏联空间”解体,中亚成为世界主要力量在军事战略、地缘政治和经济领域竞争的平台。以 2001 年 10 月 7 日美军对阿富汗发动袭击为分水岭,美国在中亚区域中的地位明显上升。而上合组织的成立也意味着中国开始成为中亚势力均衡的参与方。目前,不论是全球范围内,还是在上合组织范围内,总的地缘政治局势趋于紧张。中亚国家不再完全是新一轮中亚大博弈中的客体,而是日益具备主体性。不同力量的利益交织使得中亚国家可以以玩家的身份游走于各大国和国际组织之间,以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玛纳斯空军基地最为典型。中亚次地区秩序的可能前景:1. 合作的多级;2. 对抗的多级;3. 新的单级(某一大国或国际组织对中亚事务的垄断);4. 一超多强。
对于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而言,以“合作性多边主义”为原则,推动各方基于中亚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实现开放性合作,建立和谐的中亚地区,可能是最佳的战略选择。
[责任编辑:孟 楠]
a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the emerging power balance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o”
lei ling, wang wei-ran
(research center for central asia and china's northwest frontier,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abstracts: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the emerging power balance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o”was held on spetember 28-29, 2009 in shanghai. the participants conducted discussions and exchanges in six areas.
key words: central asia, power balance, sco, symposium
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