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印度参与中亚进程的步伐加快,这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印度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印度人民党追求大国地位的重要举措。
印度的大国战略由来已久。早在独立之前,尼赫鲁就曾在其《印度的发现》一书中憧憬了印度未来的大国地位。他提出印度的目标是"做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而不愿"扮演二流角色"。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对世界大国地位的追求始终是印度的国家战略目标。特别是从1991年印度实行改革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印度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在南亚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基于此,1998年上台的印度人民党全力推行其大国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新政府要放弃印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大党政府推进的温和外交政策,重新审视"国家面临的军事和政治威胁",印度将保留"使用一切选择的权力","在国际事务中印度要得到与其面积和能力相符合的地位"。2002年8月17日,印度副总理阿德瓦尼说:"印度必须确保没有人称呼印度为发展中国家"。他的理由是"发展中国家"等同于"不发达国家",而印度已经拥有大量可成为发达国家的潜能,并且在信息技术、航天、核武器和导弹等重要领域已经取得了值得"感到骄傲"的成就。这再次表明,印度全力以赴追求的就是跨入世界大国的行列。九一一事件发生后,印度更加积极地在中亚和西亚扩展其战略影响。在印度的大国外交战略中,中亚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取决于现实的利益。中亚是印度大国战略中重要的一环。
一 印度同中亚关系的历史回顾
据一些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印度同中亚在3000多年前就存在着文化、商业等方面的交往。不过,在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尚未形成之前,印度同中亚的交往应该说是地区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主要依赖于人口迁移,而人口的流动又意味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从而也推动了经济和政治交往。在历史上,印度与中亚关系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是出生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巴布尔在其完成军事远征后在印度建立了著名的莫卧尔王朝。16~17世纪是莫卧尔帝国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印度与中亚的经济往来非常频繁。印度商人定期地往来于印度和中亚之间,印度商品在中亚被广泛使用,宗教、文化的交往也十分密切。鉴于印
度同中亚地缘文化的接近和历史交往的传统,在19世纪早期曾有几千印度人定居在中亚[19]。
19世纪中叶,整个印度都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世纪末,中亚诸汗国被并入沙俄的版图,印度同中亚的关系发展就处在英俄关系发展的大框架内。当时的英国想在中亚获取更多的领土以抵制沙俄的扩张,因而通过移民、投资等方式扩大在中亚的影响,客观上促使英属印度同中亚交往的加深。十月革命胜利后,印度的民族主义者渴望得到俄国对其民族革命的支持,积极地接近苏联。同时,英俄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1924年8月8日,苏英签订了一个一般性条约和一个商务条约,使双方的外交关系和经贸关系有所发展。英属印度自然也同苏联发展了相类似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印度于1947年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同年,印度与苏联建交,走上了与苏联独立发展友好关系的道路。事实上,苏联积极介入南亚事务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其目的是阻止美国在南亚的渗透。1954年3月,美国与巴基斯坦结成联盟,基于地缘政治考虑,印度主动实行亲苏政策,寻求苏联的支持。以后,苏印之间逐渐发展起了涵盖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领域的关系。
首先,在政治方面,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进行政治磋商。1955年6月,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苏联,发表了联合声明,阐述了作为苏印两国关系基础的原则,这是苏印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与此同时,苏联政府代表团对印度进行了访问,双方签订了苏印领导人的联合声明和关于两国间经济联系的联合公报[2]。在此基础上,双方之间的政治关系稳步发展。1959年9月和1965年8月先后爆发了中印边界争端和印巴冲突,苏联对印度给予了支持,两国在政治立场上更趋一致。1966年1月和1970年9月,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和吉里分别访苏,使两国间的密切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此推动下,1971年8月,两国签订了为期20年的《印苏和平友好条约》。该条约明确规定:在一方受到攻击时,另一方应给予援助等条款。这表明苏印确立起了具有同盟性质的双边关系。之后,苏印关系继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是苏印关系较为密切的一个时期,印度总理和外长多次访苏,苏联最高领导人也对印度进行了访问。苏印之间良好的政治关系在不断提高水平。
其次,在经济方面,苏印关系主要表现为苏联对印度的经济援助、苏印之间的合作项目和贸易发展。印度独立以后,苏联向印度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居苏联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援助的首位。据报道,截至1980年,苏联向印度提供贷款约34亿美元,援建项目共90个,使印度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非常迅速。与此同时,双方的贸易发展由1953年贸易额为300多万美元增长至1983年的36亿美元。在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国,而印度成为苏联在发展中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1981年苏联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在苏印开展合作项目的同时,双方签署了多项科技合作协定,主要涉及宇航、冶金、地质勘探、石油化工和核物理等领域,对印度的科技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最后,随着美苏争霸的不断升级,苏联和印度的关系从政治经济领域很快就扩展到军事领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两国军事代表团和高级将领的互访活动频繁起来。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和1965年印巴冲突的发生,为苏印军事关系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推动力。苏联的各种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大量输入印度,使印度的军备和军工生产很快"苏联化"。例如,印度约70%的武器都来自苏联[3]。苏联不仅向印度提供战斗机和坦克,还帮助印度建立自己的飞机厂、军工厂和军事科研机构等。
总之,在苏联时期,苏联和印度发展了一种亲密的准同盟关系。苏联解体后,由于历史和地缘的原因,除了俄罗斯之外,中亚五国较独联体其他国家更多地继承了同印度的历史友好关系。
二 印度对中亚的战略考虑
印度的大国战略贯穿其对外政策的始终,为了实现这一战略,必须在周边地区扩大影响。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中亚对印度的"大国化"进程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判定一个国家是不是世界性的大国,除了看它是否拥有广阔的领土、众多的人口、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外,还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这个国家在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影响。随着印度综合国力的增强,印度的战略地位在不断上升,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棋局》一书中把印度同法国、德国、俄罗斯和中国并列为"主要的和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那么,印度要想从地缘战略棋手跃为世界大国,同它的中亚战略是分不开的。印度对中亚的战略考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地区安全的考虑
首先,从印度的地缘政治看,中亚对印度具有特殊的战略重要性,因为该地区邻近与印度关系紧张的巴基斯坦。自印巴分治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就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双方围绕克什米尔所展开的冲突一直延续到今天仍未解决。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所出现的权力真空为巴基斯坦获取最大限度对印度的战略纵深提供了机会,中亚可能成为巴基斯坦战略纵深的真正提供者[4]。巴基斯坦在阿富汗及其中亚地区影响的日益扩大,令印度极为忧虑。特别是印度一直认为,巴基斯坦支持恐怖分子在印巴交界的克什米尔进行活动,严重威胁着印度的国家安全和国内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希望通过发展与中亚五国的关系来压缩巴基斯坦的"战略纵深",形成对巴基斯坦某种意义上的战略包围,打破巴基斯坦在中亚谋求战略纵深的计划。
其次,南亚和中亚的恐怖主义已经相互交织在一起,地区安全的实现需要印度和中亚五国的共同努力。由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跨界恐怖主义力量所造成的不稳定不仅会引发印度政局的动荡,而且阻碍了中亚民主制度的成长。中亚各国若想继续其世俗化进程,有必要同印度一道坚决抵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冲击;印度若想制止克什米尔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也离不开中亚五国的合作。中亚五国和印度都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以及跨界恐怖主义的受害者,只有双方进行有组织的合作,才能有效地打击恐怖分子的活动。中亚地区的费尔干纳盆地、奥什地区所滋生的恐怖主义已超出中亚国家的领土范围,同克什米尔问题交织在一起,因而,印度同中亚都需要对方的密切合作来对付恐怖主义。恐怖主义的普遍威胁要求必须有对付这种威胁的统一行动。
最后,保证印度洋的安全是印度谋求地区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印度洋是中东石油输出的第一站,而石油作为一种国防战略能源,不仅对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印度洋利益的扩展,印度政府日益注意到印度洋对印度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大意义并将国防建设的重点向印度洋持续偏移。更为重要的是,印度认为,巴基斯坦的海军规模远远大于它的海洋利益[5]。印度海洋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付来自巴基斯坦的威胁。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及九一一事件后美国打击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使印度政要们更加认识到制海权对于印度国家安全所具有的生死存亡的意义。据印度国防部年度报告:1996~2000年的国防支出中,陆军军费支出年均递增15%,空军约9%,海军约18%。这说明,印度正在增加对海军的投入。但由于印巴经常发生军事冲突,印度不得不在北方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驻扎大量陆军,从而使印度在安全战略上陷入两难境地。不过,对印度而言,如果能够通过中亚防止巴基斯坦获取更大的战略空间,那么印度就有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海军力量的发展上,两难的安全选择易于解决了。
(二)能源安全的考虑
在印度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能源需求大幅度增长。据海外媒体报道,国际能源机构市场部主任于2003年在吉隆坡举行的第四届油气年会上指出,亚洲地区石油需求量增长最快的是印度。2001年,印度石油产量为64万桶/日,消费量为190万桶/日,2001年的净进口量近6000万吨。印度石油的进口依赖度为58%。预计印度石油消费量将从2001年的190万桶/日增至2010年的340万桶/日[6]。就目前印度的能源储量来看,石油可开采量只有7.6亿吨,按如今的开采速度,顶多只能开采20多年。天然气储量不到7000亿立方米,也只能维系20多年。虽然印度近年来能源工业发展较快,但仍然无法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能源短缺现象一直存在。面对如此紧迫的石油需求状况,印度十分重视能源安全,逐步拓展同海湾、中亚等能源供应国的交往与合作。
中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该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2000亿桶,天然气储量近8万亿立方米[7],据报道,中亚的大部分油气资源蕴藏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石油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替代能源。中亚丰富的能源已经使其成为外部势力争夺的对象,许多国家希望尽可能地参与中亚能源的开发,作为能源短缺国家的印度也不例外。印度石油国务部长甘革瓦曾在给议会的一份书面答复中透露,目前在印度所需的1亿吨原油中,有70%需要进口。仅2001~2002年度,印度就进口了7870万吨原油以及100万吨石油产品[8],而印度的能源需求仍在持续增加。2001年,印度对石油的需求约1·15亿吨,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2亿吨,那时印度石油的自给率最多只能达到30%。虽然印度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离它不远的海湾地区,但是对某一地区石油进口的过度依赖会导致自身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增加,因而,使能源来源多元化是印度必需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极力寻求稳定而廉价的进口石油来源,中亚的油气供应对印度十分重要。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后,印度为防止自身的石油供应受到威胁,制定了一项原油进口应急计划,这项计划使印度对中亚的能源开发兴趣大增。因此,从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角度看,中亚对印度而言非常重要,印度对同中亚国家的关系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以促进与中亚各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三)进一步加强南亚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考虑
印度影响力的扩大有赖于它参与南亚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这需要印度同伊朗、阿富汗、中亚五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沿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一线的经济联系,但由于19~20世纪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这一历史传统被中断了,恢复从中亚地区到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交通线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吸引力。苏联解体后,巴基斯坦很快就意识到中亚的战略重要性,认为必须"打通通向中亚的窗口"[9],印巴在阿富汗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据塔吉克斯坦经济贸易部有关人员透露,为促进中亚与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2003年8月初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交通和贸易部长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总部举行了会晤,并签署了互利使用连接中亚国家与巴基斯坦港口的"南北交通走廊"议定书,将对促进两地区交通和贸易联系起到积极作用,符合巴基斯坦多途径运输中亚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其他货物的想法。巴基斯坦对通往中亚国家交通走廊的控制实质上可以加强它的地缘政治地位,这引起了印度的高度关注。
印度对中亚的市场一直非常重视,但由于印巴冲突时有发生,印度通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通往中亚以及俄罗斯的可能性很小,致使印度同中亚之间的商品运输并不便利,必须海运到伊朗后才能转运到中亚国家。因此,伊朗是印度通往阿富汗、中亚和欧洲的大门,在争取对中亚影响的斗争中承担着中亚国家与世界市场联系的交通枢纽的功能。目前,新德里和德黑兰正在共同努力建立从印度经伊朗到达这些地区的交通走廊[10]。这一交通走廊的实现意味着货物运输费用的降低和新市场的开拓,不仅有利于印度和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还将减少巴基斯坦谋求建立的交通走廊对印度产生的不利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阿富汗是印度切入中亚的重要通道,印度与北方联盟保持了较为密切的关系,阿富汗临时政府已有4位部长访问新德里商谈阿富汗重建问题,这是交通走廊建立的有利因素,不过交通走廊的最终成功还需要中亚国家的积极配合。
正是基于这些战略考虑,印度仍然不得不将焦点集中于中亚这一对自身安全至关重要的地区。正如哈萨克斯坦前总理卡·托卡耶夫所说?quot;中亚在印度对外政策中占特殊地位。"[11]印度的这些战略需求并不是单方面的,中亚五国对印度也有自己的战略考虑。例如,印度在经济改革、建立民主制度以及进入国际社会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对中亚国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印度是中亚舞台上的制衡力量之一,由于印度同中亚在地缘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在平衡各种政治力量上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中亚五国开展平衡外交,最终达到地区内的力量平衡和稳定状态。
三 印度参与中亚地区合作的前景分析
无论从历史来看,还是从现实来看,印度参与中亚地区合作的前景都是比较好的,它们的合作将主要集中在经济与能源、军事和安全方面。中亚国家十分重视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印度同原苏联的特殊关系使它易于参与中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同中亚五国建立贸易关系和各种联合项目。印度与中亚可能通过在银行、保险、农业、信息技术和制药工业方面进行合资经营来发展经济合作。印度已为中亚提供药品需求量的将近1/3。在阿拉木图的一个工业博览会上,印度公司为本国产品取得了价值2800万美元的订单。这些情况表明,印度与中亚的经济合作是充满希望的。不过,印度与中亚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将不会如此顺利,尽管从主观上讲,印度有同中亚国家开展尽可能多的能源合作的愿望。2002年2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问新德里期间,印度的国营石油天然气公司海外分公司被邀请参与卡尔赞巴斯油田和位于阿梅尔卡尔迪的里海盆地北部的一个天然气储藏地的开发,而且,哈萨克斯坦已经允许印度在其石油部门进行投资。2003年1月,伊朗总统哈塔米访问新德里期间,双方宣布了一些运输项目,这些项目将加深中亚、伊朗、阿富汗和印度在能源方面的合作。这些都是令人鼓舞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虽然印度有意参与中亚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但它面临的对手如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以及俄罗斯、中国都有更强的实力;而且,印巴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印度难以通过巴的运输管道来为自己提供能源,施工中的美国支持下的巴库-杰伊汉线被认为是最长、最困难和最昂贵的线路,并不能为印度能源的输入提供方便、更加经济的运输管道,如阿富汗方案、北伊朗方案目前还停留在纸上。这意味着,印度参与中亚能源开发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在军事和安全方面,印度同中亚的合作正在深化。印度的军事装备大多来自于苏联-俄罗斯,这使印度与中亚在军事领域内的合作更方便。印度与哈萨克斯坦已经组成了一个论坛,该论坛不仅在反恐方面进行合作,而还被用于军事技术合作。再以塔吉克斯坦为例。2002年4月,印度国防部长访问杜尚别时签署了一项双边协议。该协议规定"印度将训练塔吉克斯坦的国防和服务人员,更新苏制和俄制的军事装备,并对其陆军和空军人员进行英语培训"[12]。这说明印度和中亚五国在军事和安全领域的合作正在加快步伐。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合作组织对印度和中亚五国关系的影响。2002年2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印时提出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纳氏认为印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将会增加这个组织的力量[13]。俄罗斯也已明确邀请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可见,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在将来有可能成为现实。如果真的如此,印度同中亚国家的合作会更加扩大。
目前,中亚已成为各地区力量和国际力量争相扩大自己影响的区域,印度的能源和安全利益也有赖于中亚的安全与稳定。维护中亚和南亚地区的稳定仍是印度和中亚各国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为此,印度不仅与中亚,而且与其他周边国家都应该加强合作。中亚国家维护独立的国家战略利益不能仅仅依靠俄罗斯或某一个国家,它们必须加入国际社会,必须在国际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印度参与中亚进程是一个趋势,但同时它所面临的竞争对手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美国和俄罗斯是中亚地区的主要竞争对手,另外,欧洲国家、中国、伊斯兰国家也是不容忽视的国际力量。因此,印度在中亚谋求利益、实现其大国战略的过程中,必须量力而行,必须实?quot;双赢"战略,在彼此的协调与互动中追求其国家利益。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竞争,中亚地区的稳定符合每个国家的利益。
(责任编辑 刘庚岑)
[1]sarva daman singh &mahavir singh:indians abroad,p.22.
[2]〔苏〕伊·费·伊瓦辛:《苏印外交简史》,商务印书馆1995年中文版,第439页。
[3]mahavir singh:《eurasian vision--felicitation volume on the 70th birthday ofprof.devendrakaushik》,p.10.
[4]《中亚和南亚的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第191页。
[5]k.k.nayyar,etc:《national security--military aspects》,p.184.杨恕译:
[6]http://www.tysl.net/hgjg/news.
[7]马加力:《关注印度--崛起中的大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9页。
[8]《环球时报》2003年1月1日。
[9]〔哈〕c.m.阿基姆别科夫著,杨恕、汪金国译:《阿富汗焦点和中亚安全问题》,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第123页。
[10]苏丹·沙欣:《谁在暗中支持伊朗发展核武器?》,载〔泰国〕《亚洲时报》2003年9月1日。
[11]〔哈〕卡·托卡耶夫著,塞力克·纳雷索夫译:《中亚之鹰的外交战略》,新华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第123页。
[12]杨恕译:《中亚和南亚的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第198页。
[13]mahavir singh:《asiaannual 2002》,p.216.
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