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其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能源资源使其成为大国争夺的热点。中俄印作为欧亚大陆“主要和积极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中亚都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运用国际体系结构与过程的方法可以解释中俄印三大国在中亚维护地区稳定方面有着合作基础,而在争夺能源和地区影响力上存在着利益冲突;结构体系的制约、中亚各国平衡多边外交的影响以及中俄印三国的发展关系的实践都预示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中俄印之间会协调立场、减少摩擦、加强合作,维护各自在中亚的利益。
[关键词] 中俄印 中亚 竞争 合作
[中图分类号] dslz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369(2006)2-0070-05
[作者简介] 尹玉刚,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硕土,200062.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其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能源资源使其成为大国争夺的热点。中俄印作为欧亚大陆“主要和积极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中亚都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2005年7月5日,上海合作组织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元首峰会,正式接纳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3个国家为观察员。这样,上海合作组织将中俄印与中亚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深入分析中俄印在中亚的利益冲突以 及合作基础,考察三国之间关系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中亚地缘政治态势的认识。
中俄印在中亚的地缘利益诉求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是连接欧亚大陆的纽带,根据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中亚地区是这个世界“历史的地理枢纽”。其巨大的石油天然气蕴藏量,更使得中亚的地缘价值添加一层更深的含义。“9·11”事件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极大变化,中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显著上升,阿富汗战争的爆发又使其处于反恐战争的前沿,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中心。中俄印在中亚都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利益。
苏联解体后,其继承国俄罗斯实力大跌,俄罗斯被迫在全球范围内实行战略收缩。普京上台后,加快国内政治经济改革,综合国力有所上升。
冷战时期,中亚各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与苏联保持着不可分割的政治、经济、军事联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实力大为衰落,对中亚各国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大大下降,但俄罗斯仍将中亚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俄罗斯在中亚的战略利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持、巩固并强化在中亚的作用力和影响力,维护其地缘战略空间,化解美国对俄地缘安全的压力;第二,抑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等极端势力,维护中亚的地区安全;第三,维持与中亚国家传统的经济和商业联系,谋求对中亚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及其输出通道的主导;第四,保持中亚国家的政治社会稳定,保护居住在中亚国家的俄罗斯民族的利益。
随着综合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增强,印度积极有效地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地位。印度进入中亚是推行其“大国战略”的重要实践,也是印度扩张其战略范围,落实其安全战略的具体措施和紧迫任务。印度在中亚追求的利益有:第一,挤压巴基斯坦的战略空间,破坏其战略纵深计划,对巴形成夹击包围之势,构筑印安全屏障;[1]第二,阻止一个类似塔利班的政权在阿富汗重现以及确保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为基地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对中亚的影响降至最低[2],维护印度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第三,保障印度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安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并以一个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中国与中亚各国互为近邻,尤其是中国的西部与中亚各国在地缘文化上有着悠久的联系,许多民族跨界而居,使用着共同的语言,信奉着共同的宗教。也正是因为这一便利的地缘条件,决定了中国必然关注中亚 的形势。对中国来说,打击“三股势力”(即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维护西北地区安全与稳定是中国在中亚的首要目标;其次,加强与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努力促进能源进口多源化是中国与中亚发展双边关系的重要考虑因子;第三,发展与中亚各国的经济贸易,提高双边经济合作的水平,保证西部大开发顺利实施。
中俄印在中亚利益诉求的结构分析
从中俄印在中亚的利益诉求来看,地区安全、能源以及增强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是三方的利益交会之处。首先,中亚地区的稳定,与中俄印各自国内的安定息息相关。冷战后,中亚各国国内的 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各种矛盾都一一暴露出来。在沙特、伊朗、土耳其的大力资助下,近年来中亚国家掀起伊斯兰复兴思潮。伴随着这股思潮,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等极端势力迅速膨胀,而形形色色的中亚大民族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也在这里潜滋暗长和公然肆虐,恐怖活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毒品走私等跨国犯罪活动持续不断。这些都对地区的稳定构成了极大的挑战。“9.11事件”后,在全球反恐力量的打击下中亚地区的极端主义势力受到重创,但是,中亚地区的极端组织依旧十分活跃。一系列新的恐怖活动显示,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现在依然十分严峻。
对于俄罗斯来说,中亚地区日益高涨的民族分裂主义、伊斯兰极端势力向俄南部地区扩展,威胁着俄南部地区的稳定。俄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联合中亚国家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地区的安全。印度也饱受恐怖主义之苦,中亚五国和印度都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以及跨界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中亚和南亚的恐怖主义交织在一起,中亚地区的费尔干纳盆地、奥什地区所滋生的恐怖主义已超出中亚国家的领土范围,同克什米尔问题纠缠在一起。恐怖主义的普遍威胁需要印度同中亚国家密切合作来对付。主张通过伊斯兰“圣战”或其他形式的暴力活动来达到分裂新疆之目的的“东突”恐怖组织,与中亚的极端势力联系密切。这个组织得到了“乌伊运”包括资金、人员培训、武器等在内的各种支持。如果中亚局势动荡,新疆境内的“东突”分子就会乘机作乱,威胁新疆甚至是中国整个西北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打击恐怖主义,抑制伊斯兰极端势力的蔓延,维护中亚地区安全稳定的局面是中俄印三国共同的利益追求。由于这些恐怖主义、毒品、武器走私等活动常常跨国而行,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这也就决定了相关利益的各方需要协调行动,采取统一的措施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打击。总之,从地区安全层面来看,中俄印在中亚地区相互合作有着坚实的基础。
其次,能源因素是中俄印三大国在中亚重要的考虑因子。美国能源信息署的资料显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加上外高加索的阿塞拜疆)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50亿桶,估计储量为850亿桶。哈政府人士2005年1月13日称,2004年该国原油和凝析油产量由2003年的5130万吨增至5880万吨,合每日122万桶,其中出口4710万吨。2005年哈的生产目标为6100万吨,合每日127万桶。而《世界能源展望2001》预测,里海国家的石油总出口量到2010年底可能增至240万一350万桶/日,除阿塞拜疆外,哈萨克150万一200万桶/日,土库曼15万一20万桶旧。多年来,中国、印度经济迅猛发展,但是经济增长却带来能源需求和消费的高速增长。自从1993年中国成为成品油的净进口国以来,中国每年进口的石油量越来越大,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都加大。印度石油消费量l990年为5790万吨,2004年已增加到1.153亿吨,成为世界第六大石油消费国,而其中70%需要进口。中印作为能源需求大国,在中亚有着共同的需求,因此彼此之间不可避免地要相互竞争,中印之间在中亚能源的利益冲突是结构性的矛盾。俄罗斯本身是个 能源大国,俄力图主导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并以此为武器,恢复其大国地位。中亚各产油国的向外输送管道自然牵动着俄罗斯的神经,中印能源公司进入中亚,也将会刺激俄对中印两国产生防御心态。俄更希望的是利用对中亚能源管道的控制来抑制包括中印在内的其他大国势力的影响。
然而,从全局来看,在能源上俄与中印的摩擦远远小于中印之间在中亚的竞争。
第三,从中俄印三国各自的文化看,中俄印分别是中华文明、东正教文明和印度文明的核心国家。从文化和语言上来看,中亚五国都是穆斯林国家,其中的四国是突厥语世界的一部分,历史 上,中亚国家受到各种文明的影响。亨廷顿认为,核心国家的力量吸引文化上相似的国家,并排斥文化上与它们不同的国家。由于地理上与中俄印的相邻,中亚各国与中俄印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亚地区也成了各种文明竞争的交会点。中亚各国原都是苏联的组成部分,中亚地区是俄罗斯的“软肋”,通过该地区可以直捣俄的心脏,中亚五国5000多万人口中有500万是俄罗斯族。俄在中亚的利益有其内在传统性,它们彼此之间情结深厚。因此,保持、巩固并强化俄在中亚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基于俄罗斯未来复苏的长远战略构想。据一些文献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印度就跟中亚就存在着文化、商业等方面的交往。苏联解体后,由于历史和地缘的原因,中亚五国继承了同印度的历史友好关系。印度的大国战略由来已久,早在独立之前,尼赫鲁就曾在其《印度的发现》一书中憧憬了印度未来的大国地位。他提出印度的目标是“做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而不愿“扮演二流角色”。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对世界大国地位的追求始终是印度的国家战略目标。印度的大国战略贯穿其对外政策的始终,为了实现这一战略,必须在周边地区扩大影响。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中亚对印度的“大 国化”进程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据报道,印度将在塔吉克斯坦的艾尼空军基地部署12架米格-29战斗机,由此,艾尼基地将成为印度的第一个国外基地[3]。印度用此种方式表现出自己对中亚的兴趣,并努力排挤竞争者。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以经济主义和地区主义为基点,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展现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和平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是中国的安全利益的核心,因此,参与构建周边安全制度,拓展中国的安全利益,是中国实现其大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奉行与邻为 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策略,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在中亚等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俄印三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将不可避免地以扩大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为己任,而扩大在中亚的地缘政治影响都是中俄印大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印作为中亚新游戏的后来参与者,对中亚的影响日益扩大,俄罗斯虽然坚持发展与中印两国的关系,但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利益,战略利益的重合将带来大国间结构性的冲突。
以上的分析显示,中俄印三大势力在中亚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等一致的利益追求,也存在着诸如能源冲突、地缘战略竞争等结构性的矛盾。而中俄印在中亚关系的未来走向取决于三大国的战略选择和彼此之间的互动。
中俄印三国的战略选择与互动
小约瑟夫·奈认为,国际政治体系的过程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①体系的结构;②文化与制度环境,它环绕着结构并决定国家参加合作的动机与能力;③国家的目标和手段属于革命性的还是温和的。本文也从中亚国际体系的结构、中亚国家的自身选择以及中俄印三国关系发展的实践三个方面来考察中俄印关系的未来走向。
首先,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格局影响着中俄印的战略选择。
注重体系层次分析的现实主义者认为,由于 国际体系的制约,所有国家的行为都是类似的。一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着该国所采取的特定的行为方式,国际体系中地位相近的国家其行为方式是类似的。随着柏林墙的倒塌,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走向瓦解,新的国际格局在各种力量的消长中悄悄酝酿。经济全球化、世界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和平力量的兴起,将极大地推动世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未来国际关系发展的主导趋势是走向协调、合作,是建立在越来越多国家利益共性基础上的国际关系新体系。新世界格局的变化与发展极大地制约着中俄印三国之间的组合与分化及其相互作用。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实力令其他任何国家都望尘莫及。作为全球超级大国,美国不顾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极力维护其霸权地位。美国对中俄都是主要采取防范遏制的政策。为此,美国积极推进北约东扩,不断压缩俄罗斯和中国的地缘战略空间。“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驻军中亚,对俄罗斯的地缘安全构成了极大的挑战。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对中国的担心加剧,美国国内遏制中国的呼声不绝于耳。在亚洲,美扩大日美安保条约,拉拢越南等中国周边国家,并始终以台湾问题牵制中国,不断完善对中国的战略包围。相反对于印度,美国则采取拉拢的政策。为适应全球战略需要,美国有意将印度纳人其战略轨道,视印度为其在亚洲地区的一个战略支点以牵制中国。有美国学者认为,布什政府正在建立一个新的全球性联盟,这个联盟以美英日印为支柱。这个架构,不仅能遏制中国,还能维持和强化冷战后的国际秩序。[4]而在中亚地区,美国则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不遗余力地推动中亚国家政治演变、培育亲美势力。
美国在中亚以及南亚与中东的战略部署格局乃是其所施展的地方势力连环牵制战略,是美国 成功走向单边主义的权力基础。而对中俄印来说,三国都主张世界多极化,希望成为多极世界的独立一极,并为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而努力。“9·11”后三国都对美国借反恐进人中亚和南亚以及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单边主义强劲抬头深为忧虑,因此,三国都迫切需要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加深三方合作,摆脱美国的战略制衡,进而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形成一定的牵制。2005年发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颜色革命”,引起了中亚国家的警惕,削弱了中亚各国与美国的合作基础,加剧了与美国的矛盾。中亚国家也逐渐认识到,美国在本地 区的强权外交并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因而拉开了同美国的距离。2005年7月5日,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元首峰会通过联合声明,要求美国确定在中亚国家驻军的最后期限。这个信号表明了中俄印及中亚国家对美国超出反恐需要的图谋所持的严正立场。
由此可见,中俄印及中亚各国意识到只有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立场,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在对中亚国际体系的结构的认识上,中俄印三国有基本相似的判断,这也决定了中俄印三国在中亚采取一致的战略选择,即促进合作,阻止美国将中亚纳人其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战略体系。这也说明了三国之间的内部 冲突也会让位于对付美国这个外来势力对中亚的凯觑。
其次,中亚国家本身的选择对中俄印利益冲突的制约。
中亚国家自独立以来,在维护政局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建立良好外部环境等方面,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形势依旧严峻,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自身国力的虚弱,使中亚国家应付这些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而俄在中亚的作用力又在减弱,在此情况下,外部势力乘虚而入。随着国家的发展,中亚各国的独立意识愈来愈强。虽然弱小,但中亚各国不愿再处处受制于人。所以,中亚国家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 政治经济资源,积极发展与该地区各个大国的关系,力图使各种外部力量在中亚地区达到相对的平衡并互相制衡,以获得最大的利益。正如哈萨克斯坦外长托卡耶夫在被问及如何看待几个国家寻求扩大在中亚影响力的竞争时所说:“我们的信条是要保持几个大国的利益均衡。”[5]中俄印在中亚不管是竞争还是合作,都要以发展与中亚各国的关系为依托。中亚各国选择的多边平衡外交决定了中俄印三国之间的冲突不会激化,而积极合作则会取得更佳的利益。
最后,中俄印在中亚的政治及经济实践的经验及成果分析。
从中俄印三角关系的发展现状来看,中俄印 三边关系处于不平衡的层面。其突出表现是中俄、俄印关系明显好于中印关系。中俄之间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两国致力于相互尊重、平等信任、共同发展,达到利益上双赢、共赢。印度是俄罗斯的战略伙伴,俄印两国都积极提升双方在众多领域合作的水平和规模。而中印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军备竞赛、能源争夺等诸多问题。然而“9·11”之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及中印关系发展的实践令中印关系回暖。印度在与中国对哈萨克石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中落败,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艾亚尔说:“我不认为两国的未来在于竞 争。我认为哈石油的例子表明,中国和印度竞争时,也许是中国取胜,也许是印度胜出,但心满意足跑到银行数钱的是那些利用两个潜在买家的竞标,白白赚取6亿美元的家伙们。”在2006年1月10号访问中国时,艾亚尔说:“我们不应该互相对立了,相反我们希望建立一种合作模式,这才符合21世纪亚洲国家和平与合作的趋势。”[6]2005年6月,中俄印三国外长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会晤,三方首要关注的是中亚地区,同时还就三方共同关心的国际形势和亚太地区形势、联合国改革、国际关系民以及经济合作等重大问题交换意见。三国外长有计划地举行正式会谈尚属首次,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舆论认为,中俄印将发展为与美国和欧盟拥有平等发言权的“新的一极”[7]。此次三国外长会晤将为加强三方合作注人新动力,这将有助于把三国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此外,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中俄印三国协调利益的平台,上海合作组织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的安全观。在这种新安全观的指导下,中俄印积极发展双边及多边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总之,中俄印三国在中亚的战略选择趋向于合作而不是冲突。彼此之间利益的矛盾或差异,并没有造成国家关系的扭曲,各方都认真对待这些冲突,平等协商,减少摩擦,维护各自在中亚的利益。中俄印在中亚的合作不仅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以及对国际格局的演变和世界多极化的进程,都将起着极为重大的作用。
注释:
[1] 王尚达,奉继华.“9·11”之后印度在中亚的国家利益追求.国际政治研究,2004(1)
[2] atal subodh. the new great game. national interest,2005
[3] 印军中亚基地刺痛俄罗斯.参考消息,2006-04-26
[4] 托马斯·唐纳利.四大国联盟.参考消息,2005-12-10
[5] 哈外长说中国对中亚具有影响力.参考消息,2005-08-26
[6] 中印探索能源供应双赢之路.参考消息,2006-01-12
[7] 中俄印将成为与欧美并列的“新的一极”.参考消息,2005-06-04
(责任编辑:张业亮)
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