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育服务贸易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中发展最快的部分,一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反映了并影响着其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近十多年来,中俄两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和高等教育均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两国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两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既具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点。苏联时期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和俄罗斯政府对教育服务贸易的重视使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仍然处于先进水平。因此,认真分析和比较中俄两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特点,研究和借鉴俄罗斯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的成功经验,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对今后中俄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开展定会有所裨益。
[关键词] 中国;俄罗斯;教育服务贸易;承诺;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比较;启示
[中图分类号] f0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411(2009)02-0036-(08)
[收稿日期] 2008-11-10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ja790018)
[作者简介] 张曙霄(1954- ),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媛媛(1985- ),女,辽宁丹东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目前,教育服务贸易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中发展最快的部分。全世界每年用在教育上的花费高达上百亿美元。据西方有关专家估计,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额已从1999年的3 000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9 000亿美元。在西方国家,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是作为出口领域来发展的。例如,美国向外国人提供的教育服务在国家出口中占第五位。[1]
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经历了近十年的经济滑坡,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但是,前苏联时期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和俄罗斯政府对教育服务贸易的重视使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仍然处于先进水平。
中国与俄罗斯都是世界上的大国,两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伴随着两国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一路走来。目前,可以说睦邻友好合作与战略协作伙伴构成了中俄关系的主旋律,两国已成功地建立了健康、稳定、新型的国家关系。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也已经步入成熟之年,并获得了新的生机。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和比较中俄两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对今后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开展定会有所裨益。
二、中俄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
(一)中俄两国关于教育服务贸易的承诺
一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与运行状态集中地反映在政府依据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则和国内立法所做的有关承诺上。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提供方式和内容包括下述四个方面:一是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其主要有跨国远程教育、网络大学、虚拟大学和在线培训等多种形式。即在教育提供者和消费者都不跨境移动的情况下,借助于光缆、卫星传输等技术手段实现教育服务的跨境移动。二是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其现实形式主要有留学和留学生教育。到目前为止,这种形式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中占最大份额。三是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其特点是服务跨越国界与对外直接投资联系在一起,这类教育服务贸易形式有:一国企业到他国开办培训机构;一国高校到海外设立分校或与东道国的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其中合作办学是主流。四是自然人存在(presence of national persons)。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一国公民到另一国从事专业教育教学、培训、策划管理等工作。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全面对外开放。就连对外界封闭了近200年,世界大学排名前15位的俄罗斯最著名的技术大学——国立鲍曼技术大学(其前身是沙皇创办的皇家高等专科学院,主要从事前苏联和俄罗斯尖端武器的论证、设计、生产和研制)也加入了对外招收自费留学生的行列。现在该校接收了大量来自中国、越南、缅甸、叙利亚、美国、德国、韩国、西班牙等国的留学生。而俄罗斯最著名的综合大学——莫斯科大学则几乎荟萃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2]
俄罗斯目前正在积极地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从2000年开始将双边谈判的范围扩大到了有关入世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服务市场准入谈判方面,俄罗斯目前的进展情况是已经结束的谈判要求俄罗斯同意承担部分义务,即开放世贸组织分类的155个服务领域中的110个,其中包括教育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不过,俄罗斯也为在俄市场上的外国服务供应商规定了比现行法律规定更为严格的条件。[3]1996年1月俄罗斯颁布了经过修改补充的《俄罗斯教育法》(以下简称新教育法)。俄罗斯的办学体制在新教育法中有重大修改,首先是打破了由国家垄断的办学体制,实行由国家、地方、社会和公民个人等多主体的办学体制。现在,俄罗斯高等学校(军事院校除外)的办学主体不仅可以是国家权力机关,也可以是地方自治机关,还可以是本国或外国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机关以及它们的联合公司和协会。此外,已经注册的各种社会组织、宗教团体乃至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公民也可以成为办学主体。但是,为了防止社会团体和个人乱办学,新教育法规定,任何人、任何组织要创办学校都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有权从事教学活动的许可证。[4]
中国政府在教育服务贸易上做出了有选择对外开放的承诺。在高等教育服务领域,中国政府的具体开放承诺:(1)对跨境交付方式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原则上,我国均处于“不做承诺”状态。这表明我国政府对于外国高等教育服务提供者提供的诸如远程教育和函授教育保持自由选择的权利。(2)对境外消费方式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我国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原则上均承诺“没有限制”。这表明我国对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和接受培训以及招收其他成员国来华留学生方面没有限制,积极开放留学教育市场。(3)商业存在方式是教育服务开放中受限制较多的一种提供方式。在市场准入方面,我国政府只允许wto成员国的高等教育服务提供者与国内的高等院校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提供教育服务,外国教育服务提供者不能独立在我国境内向中国公民提供教育服务,但是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我国允许外方拥有多数的控制权。国民待遇原则上没有做出承诺,外方并不一定享受我国同类服务和服务提供者所得到的同样待遇。(4)对自然人流动方式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我国的开放承诺也是一种有限的承诺。在市场准入方面,我国规定来中国提供教育服务的外籍个人服务提供者,必须得到中国学校或教育机构的邀请或聘用;在国民待遇方面,我国对外籍个人教育服务提供者提出了明确的资历要求,对外籍教师的学历和专业资格、经验有严格的规定(资格为有学士或学士以上学位,且具有相应的专业职称或证书,具有两年专业工作经验)。
(二)中俄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1.教育服务进口
(1)境外消费。中国作为一个教育服务进口大国,近年来在教育服务进口方面,特别是在留学教育服务进口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从教育部了解到,2006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有较大增长,共有13.4万人留学海外;而回国人数也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有4.2万人学成归来。据悉,与上年度相比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增加1.5万人,增长12.9%;在13.4万的出国留学人员中,国家公派5 580人,单位公派7 542人,自费留学12.1万人;而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2万人,增加了7 437人,增幅达到21.3%。其中,自费留学回国人数增长了22.9%,国家公派与单位公派留学回国人数增长了15.5%。统计数据表明,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06.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7.5万人;以留学身份出国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79.2万人,其中58.3万人正在国外进行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学术访问等。统计显示,在2002—2005年的5年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59.82万,从2002年开始的连续4年,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都稳定在10万以上,其中自费出国留学的人员超过90%。由于缺乏统计,目前尚无确切的俄罗斯到外国留学的人数。但是通过2000—2001年及2001—2002年俄罗斯在美国的留学生人数0.685 8万人和0.664 3万人我们知道,俄罗斯在外国留学的人数并不多。[5]
(2)商业存在。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形式的补充。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657个,比1995年增加了近9倍。外方合作者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法国等国家。近年来外方合作者的数量有了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澳大利亚、美国的数量增加值依然较大,而英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的增幅也相当可观,各国所占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均衡。合作办学项目覆盖较广,如上海的合作办学项目覆盖了除义务教育之外的所有教育层次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外方的高校、教育机构或商业团体及华人、华侨等实体在中国开展教育服务输出,其方式主要有合作开课、办班,合办院系或分校,开展各种考试培训等。
目前,同俄罗斯联合办学的主要是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由多方甚至跨国集资联合创办高校已不鲜见。如圣彼得堡的高级宗教哲学学院由该市学者联盟联合创办;莫斯科商学院由俄罗斯和意大利联合创办;而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市的俄美大学则是俄罗斯与美国联办的,类似的高校还有不少。
(3)自然人流动。中国在教育服务贸易的自然人流动方面有限。这是由于中国传统上对自然人特别是高层学者控制较严,限制了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自然人流动。自1991年前苏联解体到1994年底,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40%,使这一时期的教育经费急剧减少。莫斯科教师的平均工资,包括所有的补贴才1 590卢布,约相当于60美元。但莫斯科最低生活保障线是2 800卢布,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工资只够生活半个月。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了教师待遇低,师资力量流失严重,将近70% ~90%的师范大学毕业生不愿意进入学校工作,而是选择其他职业。由此可知,外国教师到俄罗斯从事教育工作或俄罗斯教师到外国从事教育工作,虽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据,但这种现象肯定不会多见。
(4)跨境交付。中国目前并没有对跨境交付下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做出承诺。这种国际教育服务具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和供给效率,使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将更多地采用“非设立”的商业存在方式(远程网络教育)来开拓中国教育市场。
目前,在俄罗斯约有1 000个外国教育组织使用最新的信息网络技术从事教育活动,包括西欧、中欧、北美、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43个国家。与此同时,5万名居住在本土的俄罗斯公民成了这些外国教育组织的学生,使俄罗斯远程开放教育面临挑战。[2]
2.教育服务出口
(1)境外消费。中国的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尤为迅速。从1950—2005年,中国接受各类来华留学人员总数为884 315名。他们主要攻读汉语类、医科、经济、工科、管理、法学、教育、理科、历史、农科和哲学等学科。2005年各类来华留学人员总数达14.1万余人,比上年增长了27.28%。其中学习汉语类的留学生人数为86 679名。统计数据显示:按国别计算,来自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人数名列来华留学人员前五位;按洲别计算,在14.1万余名来华留学人员中,75.73%来自亚洲,11.67%来自欧洲,9.37%来自美洲,11.95%来自非洲,1.28%来自大洋洲;在留学层次上,以接受非学历教育为主。1997年北京接受的17 031名外国留学生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只有4 274人,仅占25.1%。
目前,俄罗斯的大学中有大约35万名外国留学生,其中公费生和自费生各占一半。他们分别在俄罗斯不同大学的150个专业进行学习。其教育服务在世界留学生教育服务市场上所占份额大约是3.8% (1996年为5% )。如果把来自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留学生排除在全体外国留学生总数之外,那么,俄罗斯外国留学生教育服务在世界留学生教育服务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仅为2%。在俄外国留学生占俄罗斯学生总数的1%。如果从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指标,即外国留学生教育服务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效益(通常为外国人在俄罗斯每年用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费用)来看,假设1999年全世界留学生的消费总额为200亿美元,而在俄外国留学生的消费总额仅为1亿美元(根据俄罗斯教育部专家组的估算)。通过分析一些统计数据以及对在俄外国留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威望在下降。甚至连其他独联体国家留学生也开始从俄罗斯教育市场上撤退。1992—2001年,在俄学习的来自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大学生总数减少了2/3,2001年在俄所有大学学习的其他独联体国家留学生总数为3.45万人,而1992年为10万多人。与此同时,从独联体国家流向美国的学生却不断增多。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在前苏联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超过18万人。在当时的世界留学生教育市场上,前苏联仅次于美国占第二位。[5]
(2)商业存在。前苏联解体前在世界上的36个国家中建立了66所高等学校、23所中等职业学校、400多所初级职员教育中心和5所普通教育学校。前苏联解体后由于教育资金不足,近500所由前苏联资助建设的国外教学机构转向其他国家寻求帮助。俄罗斯独立后为加快高等教育同国际接轨的步伐,各大学纷纷效仿欧美走出国门开展联合办学。以2 2(外国学生2年在本国学习,2年到俄罗斯学习)、2 3(外国学生2年在本国学习,3年到俄罗斯学习)、3 4(外国学生3年在本国学习,4年到俄罗斯学习)等模式联合培养本科、硕士和博士。
同时,中国一些高校也利用自身优势到国外开设网络教育或网络学校。如辽宁大学就以“知识入股”的方式与埃及的大学合作办学,其两个强势专业国际商务和信息技术也于2006—2007学年开设。这意味着拥有7 000年文明史的埃及诞生了第一所中国大学。
(3)自然人流动。前苏联解体前每年向世界上30多个国家输送近51 000名教师和专家。前苏联解体后,近500所由前苏联资助建设的国外教学机构也因失去俄罗斯的支持而转向其他国家寻求帮助。而中国学术水平整体上不高,导致中国自然人流动有限。但近年来中国以自然人身份出国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高校合作科研的人数在逐步增多。
(4)跨境交付。中国在跨境交付方面由于网络技术的原因发展较晚。近年来,国家认识到了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对这方面的发展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支持。教育部在2003年下半年投入10亿元人民币支持北大、清华等35所大学建立示范性软件学院,每个学院获得3 000万元用于教育服务可跨境交付的软件开发;同时,国内商业界也纷纷介入远程教育。作为国内6家基础电信运营商之一的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宣布将全面进入中国远程教育。目前,东方卫星、南方卫星、清华永新等公司也都介入了远程教育市场;一些高校如北大、清华、中山大学等也开办了网上大学。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趋于好转,俄罗斯政府开始重新重视发展现代信息化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俄罗斯拟订实施“高校高级信息技术工程”,此工程目标有二:一是高等学校传统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化,构建以电信为基础的现代教学网络体系,补偿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二是开辟以网络为核心的远程高等教育,扩大高等教育的实施途径,并为边远地区获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提供新的基础,以保证国家教育统一空间的实现。
(三)中俄两国的教育服务交流
中俄两国间的留学生交流十分密切。据了解,最近几年俄罗斯凭借航天、太空、医学、工程等传统强项专业及相对较低的留学费用重新成为中国学生的留学方向。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以后中国到俄罗斯留学的人数增加很快,留学层次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1992年至今,中国向俄罗斯共派遣国家公派留学人员1 584名,接受俄罗斯来华奖学金生1 575名。截至2004年,在我驻俄使馆教育处注册的各类在俄留学人员共9 399人,其中国家公派257人。而俄罗斯也兴起了“汉语热”、“中国热”。截至2004年,俄在华共有2 288名留学生,其中政府奖学金生218名。[6][7]根据中俄双方教育部的协议,从2005年起,中俄每年将增加100个赴对方国家公派留学生的名额,到2008年,双方互换的公派留学生人数将达到500人。[8]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俄罗斯教育方面的交流由过去的互派留学生发展到现在的联合办学。目前,中俄在联合办学方面已初见成效。由于中俄两国的教育有着较多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中俄联合办学日益受到两国政府和高校的重视。中国已有5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俄罗斯的有关院校及对口单位建立了直接合作关系,进行学术及人才交流。除了民办院校的对俄合作办学之外,还出现了由政府牵头、以大学为依托的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院校联合办学、培养人才的趋势。两国政府还专门确定了2006年为“俄罗斯年”、2007年为“中国年”。所有这一切无疑为中俄联合办学提供了时代的宏观优势。中俄联合办学的专业面广,科目也较为齐全。除语言专业外,还有许多其他相关专业,几乎囊括了所有文理专业。[9]相比之下,中俄两国之间教育服务合作的自然人流动则不多见。1992年至今,中国向俄罗斯共派遣了汉语教师近40名,聘请来华俄语教师100余人。而由于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及技术的问题,导致中俄两国的跨境交付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展开。
三、中俄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异同
同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转轨国家,中俄两国之间必然存在着相同之处。但作为地理区位、社会体制、经济结构、价值观念和发展程度不同的两个大国,中俄两国间在教育服务贸易方面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相同之处
1.两国的国情相似。两国同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转轨国家。俄罗斯有众多先进科技和教育项目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在发展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改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两国都重视发展教育服务贸易。前已述及,俄罗斯十分重视发展教育服务贸易。中国也历来重视教育服务贸易。尽管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待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教育交往的。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就结合国家工业建设计划先后派出1.8万留学人员,邀请数百名前苏联专家来华任教。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留学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国家每年选派留学人员出国,并积极招收国外学习人员。1995年国务院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办法》,正式开展中外教育服务贸易中的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等项目。2003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从此走上了法制化道路。2001年中国开设汉语水平考试,开始为国际学子登陆中国提供共用平台。
(二)不同之处
1.两国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资格不同。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而俄罗斯是目前唯一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国。从1987年开始中国正式提出恢复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申请并付诸行动。经过14年的努力,2001年中国的世贸组织缔约国地位终于得到恢复。俄罗斯在1994年底递交了加入世贸组织的申请书,1995年开始了艰难的“入世”谈判,1999年向世贸组织递交了服务市场准入特殊义务和最惠国待遇例外的草案。从2000年开始,双边谈判的范围扩大到了俄罗斯入世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自2000年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加紧了“入世”的谈判,加快了“入世”的进程。俄罗斯代表团以俄政府提出的方案为基础,在“入世”的多边和双边谈判中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3]
2.两国的社会治安状况不同。俄罗斯社会治安状况令人担忧,令不少欲赴俄留学者犹豫不决。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留学生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这些人在肤色上有别于欧洲人,3.两国对教育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不同。俄罗斯已经同意在教育服务贸易中实现完全自由化;而中国政府在教育服务贸易上做出了有选择对外开放的承诺。在商业存在方面,中国不允许外国机构单独在华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市场准入方面,只允许中外合作办学,并允许外方获多数拥有权。而俄罗斯允许外国机构单独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只是要取得政府许可。
4.两国申请留学的难易程度不同。俄罗斯无论是应届还是历届高中毕业生(包括待业青年和在职职工),凡持有国内高中毕业证且身体健康、年龄大约在18~40岁之间者,均可免试赴圣彼得堡的大学学习;对于无论是中国国内何种大学毕业(包括电大、自考大等),只要是教育部承认的大学或学院的毕业生均可赴俄的任何一所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但申请赴中国留学的要求则复杂得多。其入学要求是:进修生凭学历证明择优录取;本科生凭学历和成绩证明、hsk考试中等c级证明;理、工、农、医各科本科生凭学历和成绩证明、hsk考试初等c证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凭已获得的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证书,所学课程和成绩表及两名副教授以上人员的推荐信,由有关大学考试或考核录取;申请艺术类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进修生还需要提供本人艺术作品的照片或录音录像资料及教师推荐信。可见,申请在中国留学条件比俄罗斯繁琐得多。
5.两国的留学费用有所不同。俄罗斯实行的是高收费政策。根据2002—2003学年初的情况,莫斯科和全国收费最高的高校的全年学费平均为2 500~3 000美元。在最有名的高等学校全年学费达到4 000美元(莫斯科大学)、4 500美元(国家管理大学)和5 000美元(b·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有的高校甚至收取7 000美元(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中国1997年颁布的《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规定,文科类专业:本科大学生的每学年14 000~26 000元;硕士研究生的每学年18 000~30 000元;博士研究生每学年22 000~34 000元;短期学生学习时间为1个月的学费为3 000~4 800元;理科和工科类专业比照文科相应类别学费标准上浮10% ~30%;医学、艺术、体育类专业比照文科相应类别学费标准上浮50% ~l00%。与俄罗斯相比,中国对留学生实行的是低收费政策。
6.两国吸引外国留学生的专业不同。目前俄罗斯在火箭、航空、航天、地质、矿业、核能、船舶制造、生物医学新工艺、分子物理、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科技非常发达,尤其在军工、航天航空航海、医学、基础科学研究上是世界强国,而且由于基础科学发达,有些项目即使暂时落后但赶上很容易。如计算机网络技术比中国起步晚,但现在世界都知道圣彼得堡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俄罗斯有众多先进科技和教育项目属世界领先水平,许多是只有美国或英法才具有的,而许多是包括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也不具备的,有一些是美国也稍逊一筹的。应该说,俄罗斯是一个没有发挥出自身能力但经济科技潜力巨大的国家。这些优势极大地吸引了外国留学生。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和对外贸易的发达,国际上学习汉语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吸引外国留学生的专业则主要是汉语专业及少数工业技术专业。
四、俄罗斯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对中国的几点启示
第一,重视企业资助与投资。企业对教育的资助是俄罗斯教育经费的补充来源之一。俄罗斯最大的尤科斯石油股份公司在被分割前就曾每年拨出高达5 000万美元的巨资用于社会各种公益项目。在该项目框架下,公司投入3亿卢布在全国各地开设了37家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因特网培训中心,已为7 600万人次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培训。尤科斯公司每年赞助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1.5亿卢布,支付9 000万卢布用于“新文明青年组织”,同时还有9 000万卢布用于支持教育机构的基建及大中小学校的维修。2003年底尤科斯公司支持的俄联邦教育因特网在契尔克斯克、萨列哈尔德、马格尼托戈尔斯克开设了3个新的网络教育中心,已经有5 000万人次俄罗斯教师在这里接受了培训。除尤科斯公司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公司资助教育事业,但资助的数额都不是很大。在俄罗斯政府重新掌控石油天然气资源后,普京总统多次希望日进斗金的俄石油公司和俄天然气公司为俄罗斯的民族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我们应从俄罗斯的实践中吸取经验,鼓励、扶持和保护社会力量资助和投资,甚至可以立法允许高校存在一定的盈利行为,使社会力量办学者的财产在法律上得到有效保障。让本国教育资本将国内教育服务市场做大做强,提高整体的办学实力。
第二,创建大学综合体。虽然俄罗斯高等院校人才流失严重,但科研实力犹存。重视科研,是国家科技综合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罗斯高等院校强调进行基础研究,发展应用研究,重视进行跨学科研究,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其途径主要是通过高等院校与科研和生产部门的密切合作而建立数百个教学区域,这种大学综合体包含了各级各类学校,有着企业性强、工作效率高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育质量,而且其教育服务更全面、范围更广泛。同时,这种新的大学模式改变了以往高校的单一化发展模式,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10]目前,我们应该从高等教育服务的核心要素入手,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学科建设,同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建多元化的教育发展模式。
第三,优化我国现有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立足巩固和支配国内教育服务市场,增强高校的国际竞争力。俄罗斯有众多先进科技和教育项目属世界领先水平,在航天业、矿业、制造业、能源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科技非常发达,尤其在军工、医学、基础科学研究上也是世界强国,这些优势极大地吸引了外国留学生。目前我国高校在经济实力、办学整体条件与主要发达国家高校仍有一定差距,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与其他国家经贸交往的日益频繁,海外汉语言教学服务发展的空间广阔,所以我们可抓住开展海外汉语教育的契机,发挥自身优势,促进高等教育的有效输出。
第四,与发达国家实行统一教育标准。2003年9月俄罗斯正式无条件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正式加入到创建欧洲统一高等教育区的进程(博洛尼亚进程)中,即加入创建欧洲统一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进程。到2010年,俄罗斯国内大学的毕业证书将会得到欧洲的承认并将按照全欧洲的等级标准实施评价体系,教育质量也会在欧洲范围内得以评估。由于整个欧洲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俄罗斯学生可到欧洲各国学习或工作。[11]为维护外国留学生利益,并在更深层次上促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2005年12月经合组织制定了《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纲要》,为高等教育机构及提供者、质量保证和鉴定机构、认证评估机构的行动提供了指导。我们应该依照该纲要规范高等教育留学服务的国际质量保障,逐步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服务体制接轨。
第五,加快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法规建设和国内教育服务市场的培育,制定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尽快融入国际教育服务体系。俄罗斯虽然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在教育服务贸易领域却实行完全自由化。只要经过俄罗斯政府批准,国外机构即可以单独建立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虽然开放过度可能会导致教育体制的无序甚至混乱,但是加入wto以后,发达国家加快对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市场的开发,我国对教育服务产业化发展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明显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面对国外教育资本的挑战和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必须尽快从战略高度建立一个更加安全、有效和开放的教育服务贸易体系,使之与国外高校接轨以便尽快融入国际高等教育体系之中。因此,我们应该借鉴俄罗斯在教育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逐步建立更加开放的教育服务市场。
第六,重视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市场,加强同亚非等国家在教育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在教育输出方面,俄罗斯采用多方合作办学甚至跨国集资联合办学等方式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创办高校已不鲜见,相比而言,我们同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合作还很不够。因此,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规划我国的高等教育服务输出,有选择分步骤地开拓国际市场。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支持、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并享有较高的声誉,这为高等教育服务的输出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我国不仅在农业技术、微生物技术、家电和机电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在尖端技术方面也取得丰硕成果。因而,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教育服务,既能促进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符合我国的外交政策,又能获取一定外汇,增加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量,减少教育服务贸易逆差额,符合国家的利益。[12]
第七,加快培育和完善国内教育服务市场,稳定社会治安,完善对留学生、国外教育工作者和国外教育机构服务的各个方面。拥有友好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及发达的服务市场才能吸引更多的国外留学生和办学机构。俄罗斯相对动荡不安的社会治安明显成了阻碍其教育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在扩大教育服务贸易输出的同时,我们也应加强相应的法律制度建设,例如,建立专门海外教育服务的法规,保护外国留学生和国外教育机构的合法利益。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留学服务的对外宣传,给希望来华留学或办学的人员、机构提供足够多种类、多层次的信息。因此,我国教育机构可以通过积极组织高等学校赴境外举办留学中国展览等类似活动,让外国学生了解中国的高等教育,吸引他们来华学习。[13]
参考文献:
[1]庄起善,王健.转型、增长与加入wto——对中东欧和独联体转型国家的实证研究[ 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2)·
[2]张艳辉.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述评[ j].教育科学,2004,(3).
[3]李斌.俄罗斯“入世”的现状及前景[ j].国际资料信息,2006,(11).
[4]李秀荣,赵秀美.当今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评析[j].俄罗斯文艺,2002,(2)·
[5]高欣.教育服务(贸易)及其在俄罗斯的发展[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10)·
[6]生建学.中俄教育交流回顾[j].神州学人,2005,(08)·
[7]石流.在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j].海内与海外,2005,(5)·
[8]李芳.俄罗斯高等教育经费资源的配置问题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6,(3)·
[9]赵晓彬.中俄联合办学的相关问题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7,(1)·
[10]杨衍春.困扰莫斯科教育的问题——中小学教师严重缺编[j].俄罗斯文艺,2001,(2)·
[11]孟令霞.转型期与新时期的俄罗斯高等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
[12]蔡贤榜.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特点及启示[j].高教探索,2004,(2)·
[13]肖海,刘芳.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现状、优势及中国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6)·
〔责任编辑 赵东波〕
comparison on the sino-russia's educational service trade and its enlightenment
zhang shuxiao,sun yuanyuan
(school of economics,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117,china)
abstract:educational service trade is the fastestpartofdevelopmentof the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the status of the educational service trade of a country reflects and affects the developmental levelof the service trade.the pastdecade has seen a rapid developmentofeducational service trade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both china andrussia.w ith thewider application ofchinas' reform and open-doorpolicy,the educ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more frequent.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wo country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service trade.however,russian higher education still takes the lead in theworld as the formersovietunion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in the period of its control b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ducational service trade by the russian government.therefore,it seems important to studysino-russian educational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statusquo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ino-russian educational service trade,so that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russiamightbe used in china.
key words:china;russia;educationalservice trade; promise;highereducation;exchange and cooperation;comparison;enlightenment
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