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前景展望-凯发官网入口

||||
当前位置 >> 凯发官网入口 >> 俄罗斯科技
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前景展望
吴庆峰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10年第2期 2011年04月28日
(黑龙江大学科学研究院,哈尔滨150080)

  摘 要:俄罗斯的评估机构对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发明技术进行分析后认为,俄占有近30%的份额,处于世界科技领先地位。该机构还预测,至2010年在世界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上俄所占的份额将接近50%。中俄两国政治、经贸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引进工作却进展缓慢。探索中俄科技合作的新模式、新途径,剖析技术转移领域产生的诸多问题,对于促进俄高新技术向中国技术市场转移尤为重要。

  关键词:俄罗斯;国际科技合作;技术转移

  中图分类号:g322. 5;g325. 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0961(2010)02-0038-04

  收稿日期: 2009-12-04

  作者简介:吴庆峰(1971-),男,辽宁铁岭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平台模式研究。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以来,双方相互支持和互信水平不断提高,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中俄总理已经进行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定期会晤机制促进了双方在经贸、能源、人文、地方等各领域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灰色清关”、“中国威胁论”等现象,表明俄罗斯政府及民众对中国的总体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导致中俄科技合作及俄罗斯技术转移工作进展缓慢。深入研究俄罗斯的国情民意,探索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的新模式、新途径,剖析合作过程中产生的诸多核心问题,对于促进俄罗斯高新技术向中国技术市场转移尤为必要。

一、俄罗斯的国际科技合作策略

  (一)国际科技合作方向

  俄罗斯对外科技政策的基本发展方向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科学方面制定国际合作计划。组建由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科学中心,特别注重恢复苏联原有的科技地位和实力,保存和发展高等文化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等。

  在基础研究方面,俄罗斯采取世界多极化的科技发展战略,积极促进在俄罗斯境内,以国家重点科研机构为基地建立基础科学国际一体化中心,主要有合资、合作研究、联合研究中心以及联合实验室等形式。

  重点发展同工业发达国家的国际合作,挖掘现有的基础科学潜力,在国际一体化、基础科学劳动分工与协作方面巩固已有的地位。参与解决人类共同的课题项目,执行全球性的项目和计划等等。尤其是注重开展解决人类与自然、不可再生资源等问题的研究合作。

  (二)国际科技合作定位

  在符合俄罗斯科学发展重点方向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是俄罗斯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内容。俄罗斯的国际科技合作的定位是通过应用俄罗斯科技成果来解决带有全球化特点和能使现代文明稳步发展的课题,如生态环境、能源、交通、全球气候、艾滋病、全球性信息网络建设及全球安全等。

  在应用科学研究方面,俄罗斯首先注重在优先发展的科技领域,同西欧国家、美国、日本、中国、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和国家重点科学中心开展合作。

  俄罗斯近年来重视国家科技成果在国外的信息宣传,但来华参加各种展会的技术研究类项目多局限于中试阶段,俄罗斯技术出让方希望引进外资,以技术或设备参股合作实现产业化。国际科技合作将是支撑俄罗斯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俄罗斯鼓励科学家参与国际竞争,接受国际资助,制定政策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

  (三)国际科技合作体系

  俄罗斯利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建立适应本国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国际科技和创新合作体系。依据世贸组织协议有关保护知识产权贸易的条款,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有关文件,充分运用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法则。在与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所确定的重点发展方向上,建立总体合作空间。积极促进与独联体国家的双边科技合作。加强与独联体各成员国的科技信息交流。

  开展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扩大与科技强国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合作,以加强对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新内容的补充,参与解决全球性课题。利用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对俄罗斯科研体系进行改革。与工业发达国家如欧盟各成员国建立科技合作机制,从而达到吸引外资,实现对俄科研成果投资的目的,有助于稳定俄罗斯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逐步提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俄罗斯不断发展同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扩大同印度、中国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科学领域的合作。积极发展同巴西、埃及、朝鲜、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南非等国家在应用研究方面的合作,推广应用俄罗斯科技成果。吸收新兴工业国家的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源,以俄罗斯国内科研中心为基地,积极促进在俄境内建立国际科技组织。

  (四)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

  俄罗斯通过建立自由经济区或技术产业化区,吸引外资建设技术园区,包括技术孵化机构、科技产业区、科学城,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俄罗斯联邦政府鼓励利用外资,包括私人投资在俄境内建立技术创新机构,并支持俄罗斯科技创新企业在境外建立分支机构。为促使俄罗斯技术在境外成功实现产业化,俄罗斯企业非常看重技术购买方国家的市场支付能力。目前,技术转移市场前景看好的国家有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伊朗及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等。俄罗斯技术成果和技术服务多采取入股方式参与国际技术转移合作,外方则需投入基础设施和资金。

  俄罗斯国际技术合作的重点是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机构、创新网络加强联系,此举可利用双边科技合作,甚至全欧洲伙伴协作计划得以实现。俄罗斯的科学城、国家科学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业创新企业联合体、专业协会将在建立面向21世纪的俄罗斯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特殊作用。

  (五)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家利益关系

  为使国家利益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俄罗斯全力支持与移居国外的俄裔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让其参与执行国内科学项目工作,并从联邦财政预算中拨出住房等优惠条件吸引年轻学者回国创业。同时,俄罗斯建立监管体系,管理由国家财政资助开发的技术项目的对外转让。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避免发生境外技术流失和非法盗用等问题。对于国外资助的、涉及俄罗斯国防以及军转民科技产品的科学家或科研项目,俄罗斯政府实行严格的国家监管。科技和教育领域面向国际的信息网络,要求建立信息安全保障的凯发官网入口的解决方案以及对国际科技信息交流采取监控措施。

  俄罗斯联邦政府为维护民族利益,保障科技安全,制订了面向21世纪全球安全的国际科技战略,在多边、双边国际科技合作的实际工作中,加强有关安全保障方面的法律基础研究。

二、中俄科技合作的契合点

  (一)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中俄科技合作在基础研究领域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即以中俄两国科技部颁布的基础研究重点领域中的相同学科为切入点并作为合作重点。中俄双方共同的基础研究优先方向应包括数理科学、技术科学、化学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这些基础研究方向符合俄罗斯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规划。

  俄罗斯国际科技合作的一般流程如下:根据技术购买方的订单,利用外资进行研究和设计,接受技术购买方的资金、设备、材料,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研讨会,按合同派遣科学家出国工作。针对俄罗斯的国际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方式,中国须制定灵活多样的对策,遴选具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科研实力的机构开展对俄科技合作。

  中俄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应注意把握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要优化合作环境,创造便利条件,充分支持两国专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二是要制定中俄双方均认可的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精心组织重大合作课题,着重提高合作的质量和效益。

  (二)高新技术研究领域

  高新技术对于中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是个极其敏感的话题。俄罗斯科技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可能会成为两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突破口。2008年,在中俄总理会晤机制下的科技合作分委会第十二次例会上,双方强调在纳米技术和材料、生命科学、能源和节能、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信息和通信技术等领域优先开展合作。中国可考虑利用俄罗斯已有的设备和实验条件完成一些重大实验项目,同时还可优选一些俄罗斯技术出售方的高新技术和关键设备,在国内创办高新技术合作企业。

  (三)技术改造与创新领域

  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加快技术改造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工程普遍面临的问题。近年来,中国从事国际技术转移的机构对苏联时期援建的一些工厂进行多轮技术转让谈判后发现,以高新技术对大中型国企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是实现国企跨越式技术创新的途径之一,而技术转让价格相对较低、技术壁垒相对较少的俄罗斯则是中国大中型国企技术改造的较为切实可行的技术源。对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的技术改造而言,完全可利用这些企业与俄罗斯技术的渊源关系和相关性进行技术改造,可起到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效果。

  (四)军事技术领域

  目前,中国国防科技方面总体上仍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从整体上看,中国航天、核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从各项应用技术看,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相差20年左右;常规武器装备亦约相差15~20年;飞机、坦克、舰船等重大武器装备平台的动力技术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电子装备是薄弱环节;武器导弹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的导弹制导技术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对部队整体成效影响较大的电子战技术薄弱,技术储备不够。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正将中国视为重大的军事技术凯发官网入口的合作伙伴之一。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 1992—1995年间,中俄武器贸易额超过25亿美元。利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巩固的有利条件,引进俄罗斯的先进武器和技术,是缩小中国军事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有效途径,也是加速中国武器装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须把引进、转化、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将引进转化为加强自力更生基础的条件。

三、中俄科技领域合作前景

  (一)俄在基础科学和高科技领域的优势

  基础研究一直受到俄罗斯的重视,其重点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物理、天文学、天文物理、地球学、生命科学等方面,上述领域集中了俄罗斯最优秀的科学家并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就高科技领域整体而言,俄在航空航天技术、能源产业(水电、火电、核电、核能)、太空能源技术、激光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其中在航天高科技领域、激光技术领域、新能源领域俄罗斯具有明显优势。航天领域,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约80%的航天方面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是独联体国家中唯一能从事航天活动的国家;激光技术领域,俄罗斯不仅获得了从真空紫外到达红外整个波段的发射,且在激光脉冲宽和激光输出能量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在核能技术方面,俄罗斯把核武器、核电站、核动力潜艇作为重点,取得了可与美国相匹敌的成就;热能直接转化电能的技术居世界首位。

  在重点科研领域中,俄约有40%居世界领先地位。1991年由苏联近300名著名学者和院士参与完成的大规模科研成果鉴定表明,俄在物理学、化学、电子学、地理学、信息学、人体生物学、生物化学、人类生命活动结构基础领域的研究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上述各类科学技术中30%以上具备了许可证出口的能力。自经济转轨以来,尽管困难重重,但在基础研究领域仍涌现了一批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如1999年,俄罗斯科学家在核反应实验室合成并确认了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最新的第114号超重元素,原子量为289,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发现。

  (二)中俄科技发展的互补作用

  目前,中国许多研究俄科技问题的学者认为,中俄两国科技领域发展水平各异,科技合作的互补性很强,具有极大的合作潜力。近年来,经多次组织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洽谈发现,如果具体项目科研水平差距太大,反而影响合作谈判的进行,技术转移最后成为高科技产品出口贸易。

  俄罗斯的科学技术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军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重工业技术、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发展较快,而应用研究、消费工业部门科研力量相对薄弱,水平较低。与俄罗斯相比,中国的应用研究投入较多并取得很大进展,在工业技术方面,轻纺、食品、轻化工、家电产业方面水平较高,发展较快,并在一些行业有传统优势。目前中俄双方从整体来说,在科技上互有短长,在很多领域都有满足对方需求的能力,这正是中俄开展科技合作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俄罗斯已出台《俄联邦至2010年及长期科技合作发展基本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俄将要集中资源支持那些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国家经济竞争能力、提高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研发项目。而中国正在制定2004—2020年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旨在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有力地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对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平台的建设

  筹划建立全国性的对俄科技合作信息网络服务系统是实现两国科技合作项目供需双方快捷沟通、有效对接的途径,是推进中俄科技合作的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在对俄科技合作中,这种先进的媒介手段尚未得到普及应用。大多数应用性合作项目多是通过极其原始的粗放方式,即通过熟悉俄罗斯技术的专家学者推荐介绍的方式实现对接。中国同俄罗斯科技合作比较密集的省份和技术转移中介机构虽然各自都收集了俄罗斯科技项目的信息并且制作了自己的网页,但是彼此之间缺乏联系,难以做到迅速传播、资源共享及项目的快速对接。为了加快中俄科技合作的步伐,提高合作的效率,建议尝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俄科技合作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国家级中俄科技合作信息网络系统旨在充分发挥对俄科技人才优势。网络系统集科技项目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对接于一体,从而有效地提高中俄科技合作信息的集约性和有效性。

  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和改革的深入,俄罗斯更加重视经济发展中知识要素的作用。俄罗斯与中国的科技合作已不满足于一般的技术及高科技产品的转让和输出,而是更加关注自身创新体系的建立,因此,中俄科技合作及技术转移任重而道远。俄罗斯的实验室科技“半成品”在中国技术市场能否实现产业化或商品化,涉及政府、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等诸多因素。通过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各国的科技交流,尤其在双方科技人员交流的良好基础上再谈合作研究及技术引进问题,真正做到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缩短中国的科研和开发周期,填补空白,突破发达国家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实行的封锁,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水平,这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look to the future of sino-russian technical cooperation and transfer

wuqing-feng

(academy ofsciences, heilongjiang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after an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ies ofgreat inventionswhich affec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world,russian evaluation authority believed that30 percentage ofrussian technologies lie in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world. the institution also forecasted thatby 2010 russian products would account for about 50 percentage in the world high-tech market.. china and russia havemade greatachievements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but the sino-russian technical cooperation and technical transferwork developed slowly. to probe into newmodes and newways for the sino-russian cooperation and to analys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area of technical transfer are very important forrussia transfering its high technologies to chinese technical market.

  key words:russia;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technical transfer

  [责任编辑:王 超]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