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亚地区由于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加之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使得其国际地位日显重要。中亚各国在上世纪苏联解体后纷纷独立,并推出一系列的发展本国能源工业振兴经济的战略和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这些优厚的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企业和资金到中亚地区合作。在合作的同时也势必会导致竞争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何利用本国的优势处理好与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是必须思考的。
关键词:中亚地区;油气;中国 合作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914(2011)02- 012- 02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求与日大增;而国内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油气的短缺,从战略性的角度更多地应是考虑如何拓展中国的油气进口渠道。
与我国相邻的中亚近年来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异军突起,并引起各国的重视,中国更是积极关注与中亚在油气方面的合作。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从地缘政治和经济的战略角度考虑,其地位自“911”事件后日显重要。中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位于欧亚交界地的里海更是中亚国家油气资源的储藏区。据国外资料评估,里海海底的石油储量约为 120 亿 ~150 亿吨,天然气储量约为 11 万亿 ~12 万亿立方米。油气储量虽然众说纷纭,但该地区的石油储量仍然超过北海石油储量和美国的石油储量,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石油产区,它很可能成为“第二个波斯湾”。关于中亚的石油探明储量约为 20 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则不低于3 万亿立方米。①据估计,即使不把里海石油计算在内,中亚也是仅次于中东和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储积区,其大部分的油气资源蕴藏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和邻近里海水域。截止 2005 年初,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储量可以达到 130 亿吨,天然气 6 万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储量为 63 亿吨,天然气 15.5 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有 3 亿吨和 2 万亿立方米。②在中亚五国里,③油气储藏最为丰富的数哈萨克斯坦,除此外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天然气储量最大的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油气两方面都有,但在总储量上均少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油气储量虽然较少,但是它们是重要的油气路桥国。
中亚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不但丰富,而且人口稀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能源需求不大,因而出口潜力巨大。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的90%,土库曼斯坦油气生产的 90%供出口,石油出口在阿塞拜疆的外贸总额中的比重也高达 70%。显而易见,在当今世界其他供油基地储量减少或生产能力下降而世界油气需求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这个地区油气资源对于国际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更加凸显。出于各种利益考虑,目前中亚地区已成为各国和各种能源利益集团博弈角逐的大舞台。无疑,中国在进入中亚市场必须充分考虑到国际国内两种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最佳的姿态全面进入。
一、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的国际国内背景
(一)国内背景
中亚各国在独立之后所出台的能源战略,都纷纷表现出一种较高程度的开放意识和希望与外资合作来改善解体独立后经济倒退、技术落后、设施陈旧的现实状态,所以引发了各个大国和不同利益集团以不同的手段进入中亚,但都围绕着共同的目的——获取能源。
从目前中亚各国推出和实施的本国能源战略中,哈萨克斯坦的一系列战略规划和实施是最有成效的,也是最符合其国情的,不但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带动了一系列相关的经济领域,而且树立了国家良好的对外政策。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该国是解体独立后唯一一个经济没有显著下降的国家,但能源战略和政策实施上远不如哈萨克斯坦有序和稳定,表现在开始疏俄亲美,但并未得到期望的外资投入转而又与俄罗斯加强合作,并且对外能源政策的反复不定使得外资对乌更为保守,加之能源储量相对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较少的状况,都使得乌兹别克斯坦在能源战略的实施上略为逊色。土库曼斯坦一直在政治外交上保持中立的态度,除了1998年 9 月开始运营的“土伊管线”,从土库曼斯坦的克尔佩泽到伊朗的库尔德库伊外;2010 年开始双线输气的“中土天然气管道”,该管线共穿越 4 个国家,全长约 1 万公里,其中土库曼斯坦境内长 188 公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长 530 公里,哈萨克斯坦境内长1300公里,其余约 8000 公里位于中国境内;正在协商预计于 2010 年开建“土印管道”,该管道从土库曼斯坦境内达乌列塔巴特气田开始,经阿富汗的坎大哈进入巴基斯坦的木尔坦,最终到达巴印边境的法基尔卡,全长1680 公里,其中土境内长 145 公里,阿富汗境内长 735 公里,巴基斯坦境内长 800 公里;除此三条与外资合建的管道外其他的管道仍就依赖于俄罗斯旧有的管道出口,土库曼斯坦的油气产业还处在缓慢发展中。在这些油气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中亚各国除了本国的努力外,还需要更多的外来投资和帮助。
(二)国际背景
经过各种外部势力的角逐,对中亚油气领域的争夺最终体现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美国、英国、法国、土耳其、伊朗、日本等国不断加大对中亚国家的投资,甚至掌控了一些国家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导权;俄罗斯、美国、土耳其、伊朗等国和西欧对中亚国家的石油输出管道走向方面也争夺激烈,致使拟建的中亚地区石油输出管道计划也都呈现出东西南北等多个走向,鲜明地反映出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在中亚的明争暗斗。
1.传统势力俄罗斯始终都保持着在中亚的控制权。由于历史原因,苏联时期各加盟共和国在经济和能源方面都实施了一体化的建设和管理,因此中亚各国既希望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又迫于现实情况无法完全脱离俄罗斯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积极展开能源外交构造自己新的地缘政治架构,在中亚五国拓展和扩大本国的能源企业、能源设备和技术专利的份额;通过前苏联时期的能源管道优势以达到“挟管道垄断市场”而取得更多利益的目的,广泛参与中亚各国的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从源头起到调控的作用。目前俄罗斯在中亚的石油管道主要有“乌泽—阿特劳—萨马拉”全长 697 公里,哈萨克斯坦境内 535 公里,俄罗斯境内162 公里“,阿特劳—马哈奇卡拉—吉霍列茨克—新罗斯科”及里海石油干线管道;天然气管道主要有“中亚—中央”管道从土库曼斯坦通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到达俄罗斯,是目前中亚最主要的输气管道。哈萨克斯坦近 80%的石油是通过俄罗斯管道输出的,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基本也是依靠这些管道来完成,目前只有通过伊朗的和在建的中土管道可以避开俄罗斯。从上述的能源格局可以说在现在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俄罗斯在中亚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但同时,俄罗斯又不希望中国在中亚扩大势力影响,但中国巨大的油气大市场,也是俄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油气出口的方向,因此俄罗斯小心处理,以期获得一个双赢态势。
2.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及进口国,其消费的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为了减轻对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依赖,实现其能源战略的多元化和扩张性,美国选择了加强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策略。并在“9.11”事件后,美国加速了对中亚地区的军事战略控制,使得其在中亚油气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得到大大提升。在对中亚和里海地区石油资源的争夺上,美国许多大公司凭借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抢占了中亚许多油气田的开采权。目前美国各大公司掌控了中亚地区 75%的新开发和待开发的油气区块,成为该地区能源领域最大投资者,共投资300亿美元左右。其中在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的外资中占 30%~40%。例如,在里海管道财团管道项目里,就有优尼科(unocal)和德塔赫斯(deltahess) 等公司的参与;在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管道方面,也有优尼科,阿莫科(amoco),埃克森(exxon)和彭泽尔(pennzoil)等四个美国公司的参与;早在 1993 年雪佛龙(chevron)公司就开始参与哈萨克斯坦田吉兹油田的开发,共同组建了合资企业,并签署了为期 40 年的协议,总投资200 亿美元等。此外陆续地还参与了“里海石油财团”的组建和以 44%股份投资了总额74 亿美元有效期为 30 年的《联合开发里海阿塞拜疆水域油田》的合同。总的来看,美国在这一地区能源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并使这些国家与西方形成更为紧密的关系;打破俄罗斯对该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外运线路的垄断,支持对外运输管道多元化的建设,同时也要竭力遏制中国参与中亚油气事务。
3.其他地区与中亚的合作,主要有欧盟、日本、土耳其、伊朗和印度等。这些地区和国家都纷纷出台新中亚战略,提供能源相关领域的技术援助和投资,获取在中亚地区油气资源,打开进口能源多元化的途径。仅英国 bp 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里海油气开发的投资就超过50亿美元,除此外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油气开发中欧盟各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的石油公司在勘探、开发、股权等方面都占有很大比重。日本则是通过能源外交,启动了“中亚 日本”外长级对话,以此“先促进中亚地区区域合作及民主化进程”,然后构建稳定的能源通道获取能源,其目标之一是修建从中亚途经阿富汗、通往印度洋的公路和油气管道,从而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往日本。日政府支持的国际石油开发公司拥有哈萨克斯坦卡沙甘油田 8.33%的股份,伊藤忠石油勘探公司和国际石油开发公司则参股资助修建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油气管道的财团,在财团中分别拥有 3.4%和 2.5%的股份。仅日本国际合作银行为该油气管道提供了高达 5.8 亿美元的贷款。土耳其通过宗教感情拉拢中亚各国同美国、欧盟等国家积极参与开发中亚、里海的油气项目,除此之外还参与俄罗斯的“蓝流”天然气计划。在这些合作项目当中,土耳其充分显示出其在地理位置上和地缘政治上的优越性。印度为了确保能源安全,缓解巨大的能源需求,油气消费市场距中亚也要近得多,目前正与土库曼斯坦、俄罗斯、伊朗、美国等国合作计划建“南北走廊”,把印度、中亚、俄罗斯、伊朗建成最长的陆上能源走廊。
综上可以看出,中亚各国一方面在通过与这些国家合作来发展本国经济,提升能源产业的技术、产量,为能源输出寻找长期稳定而优质的凯发官网入口的合作伙伴,但同时也已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美国中亚政策的失望,这就导致了中亚各国不得不重新接近俄罗斯,并重新审视对西方石油公司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多国的合作竞争摆脱对俄罗斯传统而单一的依赖,进而借助各国势力平衡与其他能源凯发官网入口的合作伙伴的关系,在没有硝烟的能源外交战中左右逢源,获取最大利益。显而易见,各国在中亚国家油气资源的竞争中,各种力量和利益汇集在一起,展开了合作与竞争的角逐,在这场博弈之中既有国家经济利益之争,也有政治利益之争。面对这些复杂的国际局面,我国如何开展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来保证我国能源的安全也是必须思考的。
二、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的思考与建议
相对于上述这些能源进口国的特点,及中亚各国自身的地理位置,均为内陆国家的特点限制了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油气的外运,中国在中亚地区体现了自身的优越性。表现在其绵延漫长的边境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相邻;中亚各国可以通过中国的出海口将能源战略的实施延展辐射到亚太这个油气相较匮乏的地区(虽然通过中国距离稍长但只与一个国家打交道很多方面还是简单的多)。中国目前在中亚油气合作领域中虽然没有俄罗斯的绝对地利,也没有印度的比较地利,更缺少美国、日本和欧盟的雄厚财力,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中亚油气地缘政治中的影响也在上升。当前中国要抓住时机,积极协调与中亚油气地缘政治有关各方的关系,开创合理利用中亚油气资源的新局面。充分利用在经济上与中亚的互补性,这种地缘经济关系为中国和中亚提供了难得的便利;通过巨大的外汇储备、可靠的能源销售市场,来切实地满足中亚各国的能源战略和实施。随着近十五年的合作,中国在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是符合彼此的长远利益,虽然这些都是美国和俄罗斯等国都不愿看到的。因此中国在与中亚国家积极开展能源合作的过程中由于竞争者众多也必将产生竞争与冲突。
从长远来看,中国应从以下几个方向开展同中亚各国的合作。
首先,利用目前中亚各国能源战略的部署及自身对外对内发展的需求,制定一套与其相符的能源合作战略。寻找各国在中亚争夺的平衡点,利用自身地缘的优势拉拢俄罗斯争取美国防止日本。继续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基础依托,展开与中亚政府间的高层沟通与协商。继续保持在能源合作上利用定期与中亚国家首脑和总理的会晤机制、各委员会会议机制,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长期战略,协调解决与中亚能源开发合作中的各种难点问题,寻找进行资源开发合作的项目,进一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能源合作,实现合作形式的多样化,为中国能源安全取得可靠的保障。
其次,大力支持中国能源公司参与该地区的能源开发。政府要积极推动大型相关企业参与中亚能源开发合作,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推动我国各大型企业积极参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油气田的开发、石油管道的铺设的合作等。从整个油气供应的生产线源头全面合作,以保障实现中亚的长期油气供应。并以多样化的合作方式积极参与,可以采取互换能源股份、允许资源国以资源入股中国企业等方式。
第三,鼓励金融资本与油气公司结合推动在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其方法可以通过继续向中亚提供美元贷款,这种方式在 2008 年—2009年金融危机时中亚地区出现危机时展现出其优点;利用外汇储备,推动金融资本对油气等资源部门的直接长期投资,将货币转为油田、矿山、管道和重要项目的资产;还可以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对美元的冲击,在石油贸易中双方以非美元计价(如目前在俄罗斯成功卢布与人民币挂牌交易),减少石油美元对我国的影响等等。
第四,建立一个有效的针对中亚包括里海在内的能源外交政策,包括处理协调好消费国对资源国应尽的责任。鉴于此,中国有必要设立一个中亚大使,处理双边乃至多边、多元化的中亚复杂的局面。目前美国、俄罗斯包括欧盟对中亚地区都设有大使,充当该国在中亚地区的总协调人。随着今年油气外露事件的频发,这一状况提醒消费国,必须在双赢互利以外,以实际行动贯彻“公司公民”的责任。
第五,尽早建立一套有利于我国在中亚能源战略合作发展的文化和信息战略规划。以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受俄罗斯、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新闻媒体舆论打击的现状,以守为攻避免在中亚地区出现反华情绪;同时对涉外的中国公司、员工进行培养,形成良性的文化信息建设,尊重当地民族、文化、宗教等传统。尤其是在文化交流、民族宗教、以及长期存在的军事冲突、恐怖主义、大国博弈、政治腐败、环境保护等问题方面制定出完整的长期多方位文化信息战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目的。
[基金项目: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资助项目(0910kyqn07)]
注释:
①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国际能源机构在欧盟合作中的供应潜力,里海石油与天然气。
②资料来源美国国际能源局。
③狭义的中亚,即苏联解体后的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参考文献:
1.kevin r osner .china scores again in energy: r ussia & central asia.journal of energy security,2010
2.季志业等.俄罗斯、中亚“油气政治”与中国[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3.徐冬青.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基于中国能源安全视角.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
4.徐小杰.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外交的新方向.第一财经日报,2010
5.罗振兴.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评析.美国研究,2005
6.土库曼斯坦能源简介.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10
7.乌兹别克斯坦油气资源概况.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10
8.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概况.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9
(作者简介:谢文心,中央民族大学讲师,博士 北京100081)
(责编:郑钊)
凯发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