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中亚研究网 >> 正文

丝路乐舞飞梦来——土库曼斯坦国家歌舞团“婚礼乐舞”侧记-凯发官网入口

李征 来源:2012-02-18 《音乐探索》2011年第3期

(四川音乐学院科研处四川成都 610021)

  摘要:通过土库曼斯坦民族“婚礼乐舞”的情节分析,探讨土库曼斯坦民族乐舞的形成,土库曼乐舞的风彩就在于凝聚了土库曼、乌兹别克、俄罗斯、哈萨克等民族的乐舞精华,形成了土库曼民族婚礼乐舞的精髓灵魂。

  关键词:土库曼斯坦;婚礼乐舞;丝绸之路;民族乐舞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1)03-0071-03

   

  2010年4月28日,第十五届首尔“senul fz iendahip fair”国际艺术节闭幕歌舞晚会在韩国首尔市政展览大厅举行。我们有幸观看了本次艺术节闭幕歌舞晚会。来自亚、欧、非地区的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土耳其、蒙古、俄罗斯、日本、印尼、埃及等16个国家代表团的精彩表演,使我们感受到了不同国度、不同区域民族乐舞的魅力,展示了亚、欧、非各国民族歌舞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载歌载舞模式。动人心魄的乐舞画面,色泽鲜亮的斑斓歌舞印证了我们长期的一种认识:民族乐舞,形式大于内容。在声、光、画、色泽、服饰等感觉元素上,最能够先声夺人、动人心魄的舞台艺术形式是民族乐舞。而其中来自丝绸之路的土库曼“婚礼乐舞”更让我们动容。

  乐舞——早期的音乐表达形式,是将肢体运动、面部表情变化,甚至肢体位置的变化这种空间关系与声音的高低、长短、旋律线条上下级进的这种时间关系合二为一,使得时空相联,视听合璧,构成了原生民族民间乐舞形态的本质,成为了古丝绸之路上多种乐舞种类的“音乐舞蹈之源”。而最能连缀古丝绸之路上各种乐舞文化历史沧桑的,当数地处亚、欧、非要冲的土库曼民族乐舞。

  土库曼斯坦当晚演出的盛大“婚礼乐舞”是笔者所见的、最让人着迷的诗一般的民族歌舞,使我们感受到,土库曼民族乐舞与古丝绸之路有着很密切的缘源。

  一、土库曼斯坦民族“婚礼乐舞”的情节分析

  土库曼“婚礼乐舞”场面朴实自然,演员约30余人,男女老幼从四处切入场内,鱼贯而入,动感冉冉,欢悦尽情,感应互动。在“婚礼乐舞”的不同段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歌舞的气场兴奋活跃,体现出一种内在的张力和聚合力。那种递次渐进、四面聚集、高潮迭起、忘情投入的激动欢乐景象,有着明显的草原民族的特点,好似一次“逐草而居”的草原集合,更像一场欢庆胜利的盛大聚会,迎接新生命孕育诞生的隆重仪式。

  “婚礼乐舞”所揭示的情节与结构,与北丝绸之路上的新疆、中亚、西亚甚至北非流行的类似我国十二木卡姆中“赛乃姆”程式化的乐舞过程非常相近。各段落间起承转合,方整得体。在“婚礼乐舞”程式化进程中,完整地表达了“婚礼”场面中的情节、人物、事件、时间这样的戏剧性关系:丰茂水草的绿州草地上“,萨巴依”①响起,两位上了年纪的神密女性长者为新人祈福,从四方赶来祝贺的人群(主要是男性青年)一长溜站开,轻舞诵唱,8位高挑艳美的头戴朱红色冠帽的美女旋转而入,媚眼神态,妙不可言。

  新郎、新娘此时飘然登场,接受人们的祝福。两位头披伊斯兰纱巾的“巴合曼”女性长者用鹰翔飞啸似的持续长音唱咏着“可兰经”,高达e3的极限音域,激情澎拜。矫健的男青年翘腿矮步,腾挪闪越:或顶天而跃,或蹲地而旋,“婚礼乐舞”的展开之始就反映了他们有着很宽阔的大漠空间意识。

  时空交叠,在30余乐舞者的合力下,时而动律强势张扬,时而静谥轻若薄雾,时而雷鸣闪击,时而飘渺无影。与通常歌、舞、乐三位一体不同的是,其舞动节奏,手风琴的乐声,巴合曼的高歌,女长者的诗祈,使“婚礼乐舞”在民俗的多声部音乐交汇,舞乐调度的多重叠置,繁复喧闹的交错音画中,多出了一层口语韵白似的诵经咒唱,这些成就了土库曼民族乐舞独有的歌、舞、乐、诗四位一体,在丝绸之路的乐舞展衍中独树一帜。

  “婚礼”的乐舞者在旋转中打响指、跺脚步、跃腾空、旋扫腿,跃动队形高低有致。他们舞动双臂,铃鼓撞击,手风琴响,转圈狐步,身形亮相,声音交响,如此贴切,乐与舞吻合天成,毫无痕迹。

  这种“婚礼乐舞”之乐,绝对有别于欧洲古典音乐,它的音乐织体布局并未固定在某个自然音阶体系上,而是在“阿刺亚伯乐系”上以6调式主音中常有的增减二度音程为特点来展开的。由于众多声部在“巴合曼”音调上的叠置、混成,其余声部都带有即兴随意之性质,这些即兴乐舞都能在此与乐舞融合得天衣无缝,契合无间。民间乐舞之琴,就此天造地筑。

  土库曼乐舞之舞,强调上天翱翔、下地颤动的肢体两极走向,与流行于中亚丝绸古道诸国中的“轮舞”一样,已达到随心所欲、娱人扇情的乐舞社会化的境界。它们是土库曼人对相同生活及生命的认同,更是传统土库曼斯坦国民族乐舞文化复苏的一次回归。[1]

  “婚礼乐舞”的男、女舞者们以嫣然迤逦的旋转鱼贯中场,乌兹别克“晁手”特征在此亮相中被放大。土库曼国的历史充分融汇于各族文化中,在理清民族间的文化本源中使乐舞文化更为凝炼了。今天,土国风尚浓郁的“婚礼乐舞”频频可见地缘文化的交汇。灵魂附体似的、诵经似的啸鸣唱法,可兰经魔法般的高频尖唱,有如咒语神附的、法力感召的“巴合曼”程式则为典型的土库曼族乐舞的体现。

  再观其“十二木卡姆”乐舞的华丽场面,似大唐乐曲之再现;在集体舞中腾体冲霄一跃间,旋风般的跳转、挪腾,霍拉舞似的强烈空间意识,乡村乐舞似的分节反复,中亚轮舞似的劲力跃烁,都与当晚演出的俄罗斯国“土风歌舞”风情神合。

  二、土库曼民族乐舞的形成

  土库曼国是汉唐时期西域传说中“汗血宝马”的故乡,亦是隋唐十部乐舞“康国舞”的发祥地。

  其胡乐飞鸣的乐舞传奇,印证了“汗血宝马”从中亚一路而来蹄飞丝路的古传说。

  前苏维埃联盟解体后,独立的土库曼国国旗仍以新月图形缀以“汗血宝马”作为其中心标志,证实了“汗血宝马”在其国民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位置。

  土库曼(turkmen)族是早期中国北匈奴迁徙到中亚地区的突厥人(turk)的后代。与长安最早的交往是公元前115年,汉朝皇帝的使臣曾访问帕提亚(parthie)国(包括今天的土库曼斯坦)。公元前126年,张骞开辟了北丝绸之路,这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文明史的进程。张骞从中亚带回了汗血宝马、葡萄、苜蓿种子等。从此,从长安出发,以库车为起点的北丝绸之路上,雄关漫道,丝路乐舞,蓬勃风劲。其中,西域乐舞占据了重要位置。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统一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十六年一月,加奏“高昌伎”形成了唐代的“十部乐”。[2]

  由于包括今土库曼在内的高昌国的西域诸国与大唐帝国的臣属国关系,西域乐舞的风格模式,已在大唐的相关乐部记载中明确可鉴。《旧唐书·音乐 志》就对西域乐舞的乐工、歌者、舞者,甚至乐工使用乐器的名称、数量均有细致记录。

  两千年后的今日,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与土库曼国民族乐舞相关的两个事件是:1991年土库曼成为一个新独立国家时,尼亚佐夫总统1992年9月28日讲话强调“只有靠民族和谐与民族和睦才能实现土库曼斯坦的建国思想。”[3]土库曼立国后,在民族构成上除土库曼族是主体民族外,根据国家立国之策,对于2000年人口数量位次从第3位上升到第2位(超过俄罗斯族)的乌兹别克族,已给予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重视。 现在每年赴伊斯兰圣地麦加朝圣的人由独立前的10人增加到140多人。独立后的土库曼首次将古兰经译为土库曼语,宪法规定,根据宗教是民族历史、精神文明传统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国家协助宗教组织发挥作用。[4]

  上述两条促进民族和睦、发扬宗教与精神文明传统的国策及法律命令,使土库曼乐舞日益成熟。在土库曼的立体民族乐舞体系之外,还接纳吸收了其它民族乐舞中的身法、手范、步履、动脖、鸣唱;在体裁、形式、内容上还汲取了乌兹别克乐舞的腰部以上动作,从而成为两步、三步舞。

  三、土库曼“婚礼乐舞”与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乐舞的汇融

  座落在新疆吐鲁番的古高昌国是丝绸之路上中西交通的重要枢纽。古高昌国与中亚各族王国、部落等在宗教、习俗、地理、生产方式上极为相似,而包括高昌国在内的西域诸国与大唐帝国有着臣属国的关系,因此,隋唐“十部乐”中的西域诸乐部的结构、意念、风格、动作等与今天中国新疆和中亚诸国民族乐舞的形态衍化是一脉相承的。

  蒙元时期,成吉思汗的铁骑占领了中亚后,一部分蒙古军留守当地,在后来的繁衍生息中也信仰了伊斯兰教。若干年后这部分人迁徙回来,这些讲蒙语的人形成了中国东乡族和保安族,而土 库曼斯坦迁移到中国青海的部众又形成了撒拉族。长安、甘肃、新疆,中亚、西亚直至地中海诸国的丝绸之路中充满着各族乐舞的互相渗透。

  以高昌古国的“木卡姆”乐舞成为伊始起点,“木卡姆”乐舞系列就联系、贯穿在整个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的中亚、西亚、东欧甚至非洲诸音乐舞蹈语境中,并成为其乐舞文化的标志。

  土库曼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富汗、伊朗等中亚内陆国家毗邻,是一个融合了多民族乐舞艺术的新兴独立国家。如果说历史上的安国乐、龟兹乐有着西域诸国乐舞的审美标准,那么今天的土库曼乐舞风彩就在于 凝聚了土库曼、乌兹别克、俄罗斯、哈萨克等民族的乐舞精华,形成了今天的土库曼民族乐舞的气质风范,是土库曼民族婚礼乐舞的精髓灵魂。

责任编辑:陈达波

  注释:

  ①“萨巴伊”,一种短棍上穿插各种金属环圈的击打器,流行于新疆至中亚丝绸之路上穆斯林民族。

  ②“巴合曼”,中亚土库曼族中有学问的唱经祈祷长者,一般都精通音律,掌握有大量的传统音乐“巴合曼”程式。

  参考文献:

  [1]金秋.丝绸之路乐舞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38-39.

  [2]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214.

  [3]萨·阿·尼亚佐夫.永久中立世代安宁[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46.

  [4]施玉宇.土库曼斯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3.

on a dance with accompaniment on wedding performed by turkmenistan national song and dance ensemble

li zheng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plot of a dancewith accompaniment on wedding of turkmenistan,this article makes a discussion on the form of this kind of dance,holding a point of view that, the dance with accompaniment condenses the essence of various ones of turkmen,uzbekistan, russia,kazakstan and so on.

  key words: turkmenistan;a dance with accompaniment on wedding;the silk road;national dance with accompaniment

  作者简介:李征(1959-),女,四川音乐学院科研处处长助理。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

"));
"));
"));
网站地图